什么才是人民的文学?《小二黑结婚》当年重印数十次,突破十万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8 09:18 1

摘要: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以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难以磨灭的经典。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传播奇观。

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以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难以磨灭的经典。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传播奇观。

1943 年,这部描写中国社会变革的奠基之作一经问世,便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时,太行山区根据地的领导对其高度欣赏,彭德怀更是亲自题词,对这部从群众调查研究中诞生的通俗故事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同年 9 月,华北新华书店发行《小二黑结婚》单行本,初版便印行了 20000 册,远远突破了当时新华书店文艺书籍 2000 册的发行极限,这一数字足以证明其受欢迎的程度。次年 3 月,小说再次重排再版 20000 册,并且贴心地采用大号字排印,还附上了有趣的插图,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后来短短几年内重印数十次,发行量突破十万册 —— 在当时纸张匮乏、印刷条件有限的环境下,这样的传播速度与规模,远超同期多数文学作品,甚至出现 “村村传阅、人人争读” 的盛况。

不仅如此,《小二黑结婚》还引发了改编热潮。群众自发地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让更多人能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领略到它的魅力。它就像一阵旋风,迅速风靡读者,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赵树理的创作蓝图中,农民是绝对的核心,是他文学世界的主角。他深刻地认识到,农民对艺术的渴望,如同对粮食的需求一样迫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翻身解放之后,农民们内心涌动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期待通过艺术来展现自己的生活、歌颂自身的奋斗,同时也在艺术中寻得欢乐与慰藉 。

彼时,“五四” 新文学虽然在思想启蒙和文学革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却与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体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新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知识分子的精英视角和西方文化的烙印,晦涩难懂,主题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难以直接满足农民受众的精神需求。这就导致在广大农村地区,文化生活出现了巨大的 “空白”,农民们在精神世界里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赵树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他以这片 “空白” 为自己的文学阵地,毅然决然地立志为农民写作。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才能创作出真正贴近他们内心的作品。于是,他扎根于农村社会,与农民们朝夕相处,亲身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心声诉求。他熟悉农村的每一寸土地,熟悉农民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这种深厚的生活积累,使他能够精准地把握农民的心理和需求。

赵树理深知,要想创作出深受农民喜爱的作品,仅仅关注农民群体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洞察农民的心理,准确把握他们的期待视野。他长期生活在农民中间,与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使他对农民的心理世界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

农民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塑造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他们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情节跌宕起伏、充满趣味的故事;他们喜欢连贯的叙述方式,不希望故事被过多地打断或割裂;他们更倾向于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作品,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力量。

赵树理从农民的生活中广泛取材,将农村中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婚姻爱情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在《小二黑结婚》里,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每一个农民身边的真实事件,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农民们在阅读或聆听这个故事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女、邻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赵树理也充分迎合农民的喜好。他精心构建故事框架,使情节环环相扣,充满悬念和惊喜,紧紧抓住农民读者的心。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遭遇了重重阻碍,二诸葛的封建迷信、三仙姑的无理取闹、金旺兄弟的欺压迫害,这些情节不断地制造冲突和矛盾,让读者为他们的命运揪心不已。同时,赵树理又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的转折和巧合,使故事峰回路转,最终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让读者在紧张刺激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赵树理摒弃了那些华丽雕琢、晦涩难懂的词汇,而是扎根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从田间地头的交流、邻里之间的闲谈中汲取丰富的语言养分,将农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口语原汁原味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

在《小二黑结婚》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描写二诸葛时,“他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短短一句话,就把二诸葛迷信、古板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不宜栽种” 这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成为了二诸葛的标志性口头禅,也生动地展现了他的迂腐。还有对三仙姑的描写,“她天天圪蹴在门口,端着个饭碗,边吃边和人聊天,看见个俊俏后生,就好像猫见了腥一样”,“圪蹴”“猫见了腥” 等极具乡土特色的词汇,把三仙姑的轻佻、庸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口语化的表达,充满了生活气息,让农民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边。

这种平易通俗化的语言,不仅贴近农民的生活,更契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对于大多数不识字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是阅读的巨大障碍。而赵树理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他们一听就懂,一读就明白。就像一位老友在耳边讲述家常,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和隔阂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贴近大众文化的语言,极大地缩短了受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农民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民与文学之间的大门,让文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成为了农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学形式的选择上,赵树理同样独具匠心。他敏锐地察觉到,“五四” 以后的新文学虽然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对于广大农民受众来说,却显得过于 “洋气”,难以亲近。为了打破这一隔阂,赵树理深入研究农民的接受水平和审美趣味,大胆创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评书体小说形式。

评书体小说,融合了传统评书和现代小说的优点,既有传统评书那种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方式,又具备现代小说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刻画。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以说书人的口吻展开叙述,故事从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开始,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使故事环环相扣,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就像传统评书一样,每到关键处,总会留下一个 “扣子”,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比如,小二黑和小芹被金旺兄弟捆绑到村公所后,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二诸葛和三仙姑又会怎样应对?这些悬念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欲罢不能。

在结构上,评书体小说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通常采用线性叙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连贯,层次分明,符合农民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赵树理在创作时,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使《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发展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农民读者在阅读或聆听时,能够轻松地跟上故事的节奏,不会因为复杂的结构而感到困惑。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