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松弛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8 00:11 1

摘要:一个下午,读完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的《箭术与禅心》。其中有个观点印象深刻:如果没有身体的松弛,弓弦就无法正确地拉开;而要正确地放箭,身体的松弛必须要继续成为心理与精神上的松弛。他还进一步延伸:一个人,需要觉察到身体无论行住坐卧都是放松的。重要的是内在的改变,一个

《该死的松弛感》

一个下午,读完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的《箭术与禅心》。其中有个观点印象深刻:如果没有身体的松弛,弓弦就无法正确地拉开;而要正确地放箭,身体的松弛必须要继续成为心理与精神上的松弛。他还进一步延伸:一个人,需要觉察到身体无论行住坐卧都是放松的。重要的是内在的改变,一个没有受过严格而漫长的训练的人,是很难获得身体的松弛与心灵的自由的。

松弛感,对,说的就是那该死的松弛感。虽然这仅仅只是书中论述的观点之一,却是我记住的唯一与全部。可能是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吧。必须承认的是,那该死的松弛感正是我个人一直以来都极度稀缺的品质与习性。一想到这,过去各种明显缺乏松弛感的场景与画面立马浮现出来:

初学书法时,由于各种僵硬,比如执笔的僵硬、身体的紧崩,书写过程的生硬,导致线条及书写效果的各种硬巴巴。善意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是:放松点,你再放松点,拿的是毛笔又不是菜刀。

年轻时,交谊舞正流行,为了方便与女同胞们更好地交流情谊,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地学过一些基础的舞步。刚开始还行,等动作要求稍高一些后,才发现,自己的身子骨竟是这般僵硬,脚步经常跟不上节奏,各种踩脚与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真真让自己都觉得尴尬。

记得有一年,新一套的广播体操开始推广。那时,因兼教体育课,要求必须教会学生新体操。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别的人没一会儿工夫就能顺利地操练起来,而我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像,感觉自己的手脚永远跟不上自己的意识。好几次下定决心回家关起门来偷偷练习,依然无法完整流利地做完整套广播体操。

学游泳,报过两次一对一的培训课,依然没能学会。同时去学的小朋友,三两次就能够自由地在水里翻来滚去。而我整整两次的培训,也只学到仅能保证不在水里被淹死却无法顺利地游划出去的程度,搞得教练后来每次看到我都很不好意思。

我刚搬入新家的时候,有一次半夜,小区楼下有人喝醉酒,很可怜地在大喊大叫着。我本住顶楼,门窗关得也严紧,按理不应该被吵醒。结果还是被吵醒了。那一晚,他可怜地叫了多久,我可怜地听了多久。据说易醒的人缺乏安全感。我生得这么安全,长得这么安全,活得也一直还算安全,内心里却没有安全感,这似乎也太邪门了。

安全感的反面不一定是危险,也有可能是紧张、焦虑、不安或潜意识里的某些不自知的恐惧……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胡乱猜测,我也没有请教过有关专家。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我也是略知一二的,比如:人越缺什么,往往越在意什么。比如: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于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努力试着为自己建立一种相对平静与安宁的生活。我常想,幸亏我生活在一个平和时代里相对平和的地方,有着一份可以相对容易获得平静的工作,一处相对安静的居所,有一群友善的亲朋。要不然,以我这屌性,常常睡不着或半夜惊醒应该是家常便饭。

平时读书,有关松弛感的文字其实也读过不少。最常想起的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时间就采菊、观山、看落日与飞鸟。常常忍不住要羡慕这样的人与日子;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样的句子与生活,也是容易让人起向往之情的。

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情况大抵是这样一种情况,具体情况还得看具体情况。我反复念着别人的句子,却依然日日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有时,也会忍不住要鄙视起自己来,但为了不让这种鄙视显得那么明显,于是便换个方式感叹:现在的人无端地忙碌,眼前有许多非做不可的和非想不可的事,一生徒然地废了许多光阴。表面在说现在的人,其实是在说我自己。

普通人能不能形塑自己的人生?

我常常想起颜回,想到他应该是个松弛感极佳的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衣食住行简单,快乐也简单,但这样的简单并不简单。“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能自娱,能自乐,易满足,懂知足。不为人生破事做过多操烦,不愿为了别人定义的更好的生活而牺牲自己的快乐与人生。任生活如何简陋与艰辛,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缓缓,便是极大的松弛感。但帝王将相的松弛感,估计未必比平头老百姓的更加丰富与真实;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们就是这里所说的但少了的闲人。但东坡先生的松弛感也是在经历了半生的折腾才逐渐开化出来的。

弘一法师写过著名的“放下”二字。放下之时,便是自由之日。但这样的松弛感也是在经历过红尘俗事的诸多磨练才有的觉思与状态。

松弛是一种常态,不松弛也是一种常态。没有一种生活是没有烦恼的,因为每种生活都有自己的代价。放松自己,放开自己,或放过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也是经历了红尘种种才训练出了这样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松弛感的。同时,他们的松弛感并非消极的处世方式,而是在认清人生局限后依然保持诗意生活的勇气,这种智慧与勇气,才是我辈需要学习与磨炼的。

沃尔特·惠特曼在《自我之歌》有这样的句子:“我闲逛,并邀请我的灵魂,我悠闲地倚着,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充满松弛感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生发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日日训练才能构建成型的。人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操烦中释放出来,也可以从对未来的宏大焦虑中解脱出来,并松弛地投入到对当下微小美好的感知中的。

亨利•柏格森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时刻都在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塑造自己,而自我的塑造又会反过来支配我们的行为。”我的看法是:我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别人塑造出来的,也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由自己塑造与决定的。

我们从小的教育与养成,从来没有训练我们如何去松弛、闲适、安逸、悠闲、放下、超然……相反,更多的是要我们更高、更快、更强、更卷、更努力、更拼搏、更坚忍、更拼命……然后我们还傻里傻气地相信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更长的时间按照这样的教导铺展我们的生活。

只此一生,何事须慌张?尘世纷扰,与我有何干?草木一季,一荣一枯,来了去,去了来。蜉蝣、秋虫,何曾见过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不也悠哉一世?

回到这个下午所读的《箭术与禅心》,书中还说:“当我们能够放开紧握的双手,反而能够接住更多;当我们不再强求命中靶心,箭反而会自动找到它的方向。”

需要再次确认的是:松弛感是一种需要定期且长期练习的状态,它需要人努力去逐渐释放多年形成的习惯和观念。真正的松弛感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投入与放松间找到平衡;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重新定义哪些标准真正重要。

应该是这样的:松弛感,本质上是一种对生命流速的信任——不再紧握双手以防失去,而是张开双臂迎接所有流向你的可能。

赫立格尔所受的教导是:“你必须学会正确地等待。”或许,我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正确的学习以及更多的正确的等待。为了那该死的松弛感。

来源:金鱼涂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