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 16 日,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1+3 人才培养实验项目的学生再度踏上北京大学的沃土,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此次行程是继 2024 年 10 月 16 日首次北大研学活动后的又一次深度探索,在延续过往精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学内容,
2025 年 5 月 16 日,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1+3 人才培养实验项目的学生再度踏上北京大学的沃土,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此次行程是继 2024 年 10 月 16 日首次北大研学活动后的又一次深度探索,在延续过往精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学内容,全方位彰显学校课程的系统性与特色。
沉浸式参观领略未变北大人精神
在北大学子热情带领下,学生们从东侧门进入校园,开启了一段文化与历史交织的旅程。博雅塔静静伫立湖畔,古朴典雅,其刚毅挺拔之姿,恰似北大人心中坚守本心的象征,默默诉说着北大的岁月沧桑。未名湖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周边绿树环绕,与博雅塔相映成趣,构成燕园最为独特的风景线。学生们漫步湖畔,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想象着一代代北大人如何将有限青春投入无限梦想。石舫宛如湖中明珠,承载着北大厚重底蕴,静候学生们探寻它的故事。
鸣鹤园内,花木扶疏,湖石清幽,古建筑错落有致,一幅江南园林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学生们沉浸在其中,感受传统园林艺术之美,体会北大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互动交流环节,北大学子分享着学习心得与校园生活点滴,玉渊潭学子则带着满心憧憬,积极提问,交流氛围热烈非凡,知识与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璀璨火花。
红色传承 感悟历史厚重
沿着校园,学生们来到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前,那历经风雨洗礼的碑体,默默诉说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那段波澜壮阔、弦歌不辍的传奇岁月。在纪念碑前驻足沉思,学生们深切缅怀先辈们为民族存亡、文化传承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感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学术殿堂、传承文化火种的伟大精神,内心深处涌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学生们沿着历史脉络,了解北大在各个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目睹它始终屹立于时代潮头,引领思想进步、推动国家发展,深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兴邦强国的真谛,北大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精神也在心中悄然扎根。
蔡元培先生雕像和李大钊先生雕像前,学生们怀着崇敬之情静默凝视。蔡元培先生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理念,为北大注入灵魂,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将马克思主义火种播撒于中华大地,学生们从先生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学习传承 传承文化基因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矗立,碑上铭刻着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烈士英名。学生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肃立碑前,表达深切哀思,深刻意识到当下的和平盛世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决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让先烈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震撼人心的考古成果,生动再现了中华文明辉煌篇章。学生们穿梭于展厅,仿若穿越千年时光,与历史对话,从每一件展品中汲取古老智慧,深刻领悟 “考古传递理性,艺术激励创新” 的内涵,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携手共进,城乡多校联动
同时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中学、通州区小务中学的学生,三校联动,共享文化之旅,共谋育人方略。
此次北大研学之旅,是对 2024 年首次研学的有力延续与拓展。学校 1+3 项目课程精心策划,将北大研学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循序渐进、层次丰富的教育链条,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深入领略北大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核。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从科学前沿到红色传统,玉渊潭学子在燕园的每一处足迹,都化作成长路上宝贵的养分,滋养着他们逐梦前行。相信通过此类系统性研学课程,定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与爱国情,在他们心中种下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种子,期待未来结出丰硕成果,绽放绚丽光彩。
来源: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