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双学霸闯日本!靠“不打孔”机器人成隐形冠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17:09 1

摘要:每四个日本家庭用的智能遥控设备里,就有一个是它家的,在亚马逊日本上评分常年4.4分以上,复购率高到同行羡慕。

深圳有家叫卧安机器人的公司,靠一款巴掌大的“指尖机器人”在日本卖爆了。

每四个日本家庭用的智能遥控设备里,就有一个是它家的,在亚马逊日本上评分常年4.4分以上,复购率高到同行羡慕。

更有意思的是,搞出这事儿的,是两个哈工大毕业的高材生。

智能家居这事儿早就不新鲜了,但真要装起来,没几个家庭不头疼,老房子里的热水器、机械开关都是“哑巴设备”,没法联网不说,改造成本还高得吓人。

卧安这俩创始人李志晨和潘阳,没想着跟索尼、松下这些日本家电巨头硬碰硬搞“全屋智能”,反而盯上了“轻改造”这个缝隙。

日本家庭的情况很特殊,房子平均用了二十多年,租客退租还得把房子恢复原样,打个孔、改个线路都得小心翼翼。

卧安就抓住这点,所有产品都主打“无损安装”,贴上就能用,搬家还能拆走。

它家那款扫地机器人,直径才24厘米,号称“全球最小”,在日本众筹平台直接筹了3.45亿日元,刷新了扫地机品类的纪录,这招看似“绕路”,实则是聪明的精准打击。

日本消费者买智能产品特别谨慎,尤其看重不破坏家居环境。

卧安的窗帘机器人用磁吸式安装,几分钟就能装好,不用动窗帘轨道一根手指头。

现在它家95%的收入都来自海外,光日本就贡献了六成,在当地独立站里,近一半访客是日本人,搜的还多是它家品牌词,这品牌认知度算是扎下根了。

能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背后离不开两个哈工大高材生的死磕。

2016年俩人创业时,智能家居还没成气候,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一箩筐,怎么不拆改老家电,还能让机器人精准操控,怎么让产品适配市面上乱七八糟的设备型号。

本来想跟着大流搞“全屋智能”,但后来发现,中小家庭根本承担不起那套成本。

无奈之下,他们才把方向定在“非侵入式改造”上,说白了就是给老家电装个“智能外挂”。

2018年算是个转折点,“大疆教父”李泽湘教授成了他们的投资人。

这位大佬不只是给钱,更重要的是帮他们理清了方向,毕竟人家孵化过大疆、云鲸这些硬科技企业,眼光准得很。

现在卧安已经有七大品类、42款产品,从指纹门锁机器人到养老护理设备都有,就说那个指纹门锁机器人,不光能指纹开锁,还能远程授权开门,解决了不少人忘带钥匙的痛点。

不过说真的,学霸创业也得接地气,他们要是一开始就跟巨头正面刚,怕是早就被淹没在市场里了。

今年6月,卧安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想冲击“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第一股”。

听起来风光,但背后的压力不小,这三年公司收入涨得很快,可截至今年4月,流动负债已经1.57亿元,现金流快到临界点了。

问题出在哪儿,研发投入这块,公司一直下血本,去年就花了1.12亿,占收入的1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

更关键的是,赚钱的主力还是“指尖机器人”和传感器,单价才二三十美元,虽然卖得多,但利润薄。

用户买了一款产品,很少再买它家其他设备,没法形成“生态锁定”,用户价值提不上去。

更头疼的是竞争,看到“指尖机器人”好卖,不少国内厂商直接搞“贴牌”,价格战一打响,卧安的先发优势就被稀释了。

像绿米、BroadLink这些品牌,也在补“轻改造”的课,还带着更强的中控系统,能提供整屋解决方案。

如此看来,卧安想稳住地位,不光要跟对手拼技术,还得赶紧解决现金流和生态联动的问题。

其实不管上市成不成,卧安这俩哈工大高材生已经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他们证明了,搞科技不一定非得搞“大变革”,把“小补丁”做精做透,照样能在巨头林立的市场里当隐形冠军。

对那些想出海的智能硬件企业来说,这或许比单纯追求“高大上”更有借鉴意义。

毕竟,能解决老百姓真实的生活难题,才是真本事。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