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执政百日引爆党内对立,豪掷千金惨遭背刺,韩国外交怎么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17:25 1

摘要:李在明接手的,是一个被前任总统尹锡悦罢免后留下的烂摊子,甚至连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都没来得及设立,就匆匆上马。他自己将这执政百日定义为一段“恢复和复常的时间”,并宣告未来将是“增长和飞跃时间”。

李在明接手的,是一个被前任总统尹锡悦罢免后留下的烂摊子,甚至连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都没来得及设立,就匆匆上马。他自己将这执政百日定义为一段“恢复和复常的时间”,并宣告未来将是“增长和飞跃时间”。

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连续三周上扬,最近一周更是爬升了2.4个百分点,最终站上了56%的正面评价高位。这无疑是对他初步完成“拨乱反正”与平稳过渡的认可。

为了迅速提振萎靡的内需,李在明政府几乎是跑步进场。一上台,他便火速成立“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并迅速推动新政府的首个补充预算案过关。

紧接着,一剂强力“猛药”被直接注入市场,向全国民众发放金额从15万到55万韩元不等的“民生恢复消费券”。这笔折合人民币约770元至2816元的补贴,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在消费券发放后的特定四周内,全国小商户的刷卡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44%。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更为热烈。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一扫阴霾,从他当选前的2700点区间一路高歌猛进,涨幅超过20%,并在近期一举突破3300点大关,创下盘中新高。李在明更是雄心勃勃地喊出了任内达到5000点的目标。韩国央行也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8%上调至0.9%。

经济上的“强心针”还没打完,政治上的“大洗牌”已经同步上演。仅仅一个多月,首轮内阁组建便宣告完成。上任次日成立的“国政企划委员会”,在8月13日就发布了详尽的《施政五年规划方案》。

其中最具颠覆性的,莫过于计划在明年9月彻底废除检察厅。这项改革直指维持了韩国七十余年的“检察中心型”刑事司法体系,其力度之大,震动朝野。同时,凭借在国会的压倒性优势,李在明政府以194票的绝对多数,强行通过了包括“金建希特检法”在内的三项特检法案。

这种高速推进的“闪电战”模式,并非没有代价。有专家直言,改革过快已经引发了副作用。总统室与执政党内部开始出现“不同调”的批评声音,而与在野党的对立更是日趋白热化,为后续的立法议程埋下了重重对抗的种子。

在国内大刀阔斧的同时,李在明的外交策略则主打一个“务实”。为了稳固与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的关系,他祭出了空前的经济利益输送。

韩美双方达成的贸易协议中,韩方承诺向美国投资惊人的3500亿美元,并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这还没完,李在明在8月访美期间,又追加承诺,将向美国的造船业等关键领域,再投入至少1500亿美元。

这一连串的巨额“橄榄枝”,本意是为韩美同盟注入一剂强心剂。然而,韩国方面等来的,却不是对等的尊重,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美方执法部门突然对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在美合资的电池工厂进行突击搜查,一次性带走了475人,其中超过300人是韩籍员工。

消息传回韩国,舆论哗然,《朝鲜日报》等媒体直斥此举为“背叛”。韩国政府不得不紧急派出包机接回本国员工,而涉事工厂则基本陷入停工,经济损失惨重。

这一事件,让韩国社会对“盟友”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专家詹德斌分析认为,此事让韩国彻底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本质,所谓的盟友地位在绝对的本国利益面前是多么不可靠。

它不仅给刚刚达成的韩美经贸协议蒙上浓重阴影,更对其他在美投资的盟友,如日本和欧洲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寒蝉效应”。韩国企业被迫开始重新评估美国市场的政治风险,而这次“背叛”,也可能意外地成为韩国未来与美方谈判时的一张牌。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李在明同样试图展现其灵活务实的一面,但现实的骨感,远超预期,他打破外交惯例,将日本作为上任后的首个外访国。这一举动的背后,是一次精明的政治“押注”,希望通过力挺当时立场相对温和的首相石破茂,为冰封已久的日韩关系打开一个突破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石破茂的突然辞职,让李在明这笔精心计算的外交投资几乎瞬间清零。更糟糕的是,日本政坛潜在的接任者,如高市早苗等人,多为极右翼政治家。一旦他们上台,在历史问题上的回旋空间将变得极小。

这意味着,李在明心心念念的“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其外交首秀的成果,正面临着被彻底归零的风险。

而在对华关系上,李在明的姿态则显得更为谨慎和平衡。即便是在访问美国这一敏感时期,他依旧派遣特使团,携带自己的亲笔信访问中国。同时,在国内,他也公开谴责极右翼团体组织的反华示威活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中韩关系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尽管韩国社会对华的理性认知正在回归主流,但光有姿态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后续能否拿出超越口头表态的“实际举措”。

李在明选前的一些表态与执政后的实际政策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务实外交”路线,究竟是真正基于国家利益的“实用主义”,还是在复杂地缘格局中摇摆不定的“机会主义”,目前还难下定论。

回顾这百日,李在明用果断甚至堪称激进的手段,迅速打破了前朝留下的政治僵局,也确实给经济带来了肉眼可见的积极信号。然而,无论是国内改革的后坐力、对美关系的失衡风险,还是周边外交的巨大不确定性,都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埋设在他未来4年零9个月的执政道路上。

来源:采风百晓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