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着手机,看到连抗抑郁药都有软广了,麦草感叹道:“这个世界真是疯了。”但她也能理解——去医院复诊,普通号也得靠抢,候诊厅里黑压压坐满了等待的人。
刷着手机,看到连抗抑郁药都有软广了,麦草感叹道:“这个世界真是疯了。”但她也能理解——去医院复诊,普通号也得靠抢,候诊厅里黑压压坐满了等待的人。
近年来,我国抑郁障碍总人数已达到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的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庞大的患病人群催生了一个躁动的药品市场,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飙升5倍。
在这个巨大市场中,一家药企正凭借其创新药物脱颖而出——华纳药厂旗下子公司开发的ZG-001抗抑郁新药,有望成为新一代快速起效、无成瘾性的口服抗抑郁药,仅国内销售峰值就有望达到25-30亿元。
01 九千五百万人的困境,抑郁不再是“隐形疾病”
中国抑郁症患者群体庞大,存量患者已达9000万人,抑郁症患者伴有自杀意念的终生患病率达到53.1%。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患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强度工作环境、职场竞争、升学考试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发。职场人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群体因升学压力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精神科医生腻腻从业近10年,清晰察觉到这种变化:“以前的农村中老年人喝农药自杀的悲剧频频发生;现在的患者,尤其年轻一代,会主动寻求治疗”。
02 传统药物的局限,无法满足的患者需求
目前主流抗抑郁药SSRIs等普遍具有起效慢、副作用多等临床痛点,难以满足重症患者急性需求。患者需要等待2-4周才能开始感受到药效,对于重度患者来说,这段时间尤为艰难。
抑郁症治疗费用曾经是患者的沉重负担。患者李瑞十年前查出抑郁症后,每个月光药就要吃掉2000元,占收入1/3。“感觉自己不配抑郁,连药都配不起”。
进口原研药的价格高昂。以重度抑郁症的“克星”——伏硫西汀为例,一盒10mg×14片售价曾高达500元,按化合物折算下来相当于3570元/g。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药物研发被称为“药物研发皇冠”,巨大的研发门槛使新药推出极其缓慢。“国内最早的SSRI抗抑郁药‘百忧解’,用了30年还在临床一线,同时期的肿瘤药早就销声匿迹了”。
03 突破性新药的出现,革命性治疗的曙光
强生的Spravato(艾司氯胺酮)是目前全球唯一MDSI药物疗法,其2024年全球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金,同比高增56.4%,处于快速放量期。这表明市场对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的需求极为迫切。
华纳子公司致根医药自主开发的、以氯胺酮为基础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的抗抑郁候选药物ZG-001,在临床前和1期临床阶段已充分验证其安全性。
ZG-001已经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试验主要目的为评估ZG-001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ZG-001安全性优异,未见超过1级不良反应,针对氯胺酮相关副作用而设计的安全性量表(CADSS、MOAA/S、PWC-20),未见氯胺酮相关的分离、镇静症状,停药未见戒断症状。
ZG-001的药代性能优异,吸收迅速,暴露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无明显性别差异,无蓄积。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抗抑郁新药。
04 巨大市场潜力,抗抑郁药物市场持续扩张
根据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抑郁症药物市场规模大约为181.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220.8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
全球重度抑郁症(MDD)市场也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29年,精神病诊所市场规模将达到1188.2亿美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规模约938亿元,预计2028年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将达到1299.1亿元。这反映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整体增长趋势。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也在去年创下超91亿元新高,同比增长6%。热切需求下,手握阿戈美拉汀片的翰森制药,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京卫制药凭艾司西酞普兰片,狂揽7亿销售额。
05 企业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制高点
华纳药厂正借助原料制剂一体化平台,逐步走出集采业绩低谷。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化药制剂注册批件56个、中药制剂注册批件19个,产品涵盖消化、呼吸、抗感染等重点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矩阵。
除ZG-001外,公司还布局了ZG-002项目,这是致根医药开发的具有全新结构的新型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属于1类新药,拟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临床前研究表明,ZG-002为强效高选择性的TYK2变构抑制剂,在体外药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较优的TYK2抑制活性以及较高的选择性;在经典动物银屑病药效模型中,ZG-002均展现出良好的银屑病治疗效果。
公司还前瞻布局濒危动物药材人工替代品,政策指引逐渐明确、研发进度有望加快。2024年12月CDE公开了相关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公司以天玑珍稀为平台进行前瞻性布局,首个产品ZY-022项目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计划2025年推进1期临床。
06 未来发展趋势,多元化治疗模式共存
心理健康服务市场正在向数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104.1亿元,2020年至202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27%。
O2O身心调节服务模式正在兴起。一种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提供身心调节服务的O2O模式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成为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未来的治疗模式将更加注重整合与个性化。技术进步、医保覆盖扩大以及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将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的变革。
十年前,患者李瑞查出了抑郁症后,每个月光药就要吃掉2000元,占收入三分之一。“感觉自己不配抑郁,连药都配不起”。
现在,随着集采把药价打下来,国产伏硫西汀价格已从500元打“骨折”至27.5元/盒,患者实际用药成本可能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未来,像ZG-001这样的创新药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降低治疗的经济负担。
抑郁药物市场的爆发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对自身心灵理解的深化标志。
来源:AI投资人,唤醒国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