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2024|油门到底!深圳冲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摘要:“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来,热度不断攀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深圳主动谋划,推动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来,热度不断攀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深圳主动谋划,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从今日起,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通过盘点深圳今年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布局和成就,解读深圳如何向“新”而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姝 陈小慧

12月7日,在极氪智慧工厂第40万台汽车下线现场,这家工厂的首位人形机器人“员工”、来自深圳企业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引起外界关注。Walker S系列是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在具身智能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让Walker S有了“聪明的大脑”和“敏捷的小脑”,可以完成搬运、分拣和质检等工业场景任务。

机器人“员工”进厂,标志着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两大未来产业融合的深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跃升。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12月18日举行的“深圳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暨产业推介招商大会”(以下简称“招商大会”)上,集中展示深圳如何全力全速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得益于政策支持,率先布局,深圳已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深企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已在通信、制造、医疗等行业深度应用。

深入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23年,深圳拥有超过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20%,形成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引领,思谋、深信服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平均每60秒就有一辆新汽车下线。长安汽车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从规划到部署,华为深入参与其中。长安汽车采用了“一云一网一平台”的华为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新架构,构建起坚实的数智化底座;华为提供了ICT基础设施和华为云服务,实现了全工厂硬件设备数据的采集上云;统一的生产数字平台,让数据可以在工厂中自由流动,按需参与生产;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知识的学习,工厂变得“更智慧”。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说:“这套智慧工厂架构,能够真正实现一次把事情做对,一次把事情做好。”

医疗是和人工智能匹配度较高的一个行业,深圳企业已联手攻关,寄望这一领域实现“直道超车”。不久前,迈瑞医疗与腾讯共同打造的“启元大模型”亮相,这是全球首个面向重症领域临床落地的大模型。启元的定位是“做医生的AI助理”,能提供“病情问答、建议生成、病历撰写和重症知识查询”等4个面向重症科室的智能应用。此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应用后,已融合了电子病历、影像和检查检验等系统的数据,在文书书写、一键生成PPT等方面已达到主治医生的写作水平,甚至还能给出辅助诊断的建议。未来除了重症以外,双方还将探索大模型在急诊、麻醉科等科室的应用。

在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过程中,深圳着重发挥成果产业化落地迅速、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抢抓“AI产业化、产业AI化”机遇,利用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驱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以来,深圳共发布4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全市“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已近200个。已在法院、政务、环卫、公安、气象、医疗等领域培育打造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杆案例。

算力基建步入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要发展,离不开算力这个“发动机”。

深圳算力规模居全国前列,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独立第三方为主力,算力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分布于半导体装备制造、算法与技术研究、算力应用与服务等领域。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推动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国家级人工智能训练场落地,建设全市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

今年1月3日,位于前海信息枢纽大厦的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启动。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总投资4.66亿元,建成算力500P(FP16),AI算力规模达每秒50亿亿次,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16亿张图像处理、190万小时语音翻译、0.7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

3月,由鹰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共同投资建设的华南数谷智算中心在韶关市投入运营。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首批投入运营的智算中心之一,也是深圳创新“算力飞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深圳算力统筹供给能力大跃升。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深圳开放智算中心、龙华新型工业智算中心等相继“点亮”,全市智能算力供给规模快速增长。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已实现超万P的调度能力,推动算力高效流动赋能。

招商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智能算力已超10E,深圳将持续强化供给,2025年底实现超50E供给。同时,招商大会上发布《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除依托重大项目资源以创新方式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算力、模型、语料外,深圳每年还将发放“训力券”和“语料券”,用于支持企业租用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并对企业购买数据进行补贴,奖励开放语料的数源单位。

前瞻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

人工智能产业繁荣发展背后,是深圳在政策上不断“加码”。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助力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2022年11月,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3年5月31日,正式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同步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

2024年初出台的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本中,人工智能升格为“20+8”集群中的独立集群,并作为战略重点类集群进行全市布局,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同年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从六个方面提出22条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刚出台的《若干措施》从“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4个方面提出18条举措。深圳将持续投入“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每年最高拿出3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建设国产生态源头创新中心,对企业的模型应用迁移和适配予以支持。支持构建全栈开源体系,对开源人工智能软件予以奖励等。

不断增加制造业的“含AI”量,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产业能级和应用能力,深圳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来源:读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