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服务大厅里,居民张云顺递出一份“退保申请”。“我现在有工作,孩子也长大了,这份低保,请留给更需要的人。”她平静而坚定地说。
9月18日,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服务大厅里,居民张云顺递出一份“退保申请”。“我现在有工作,孩子也长大了,这份低保,请留给更需要的人。”她平静而坚定地说。
一年多前,张云顺的生活曾陷入绝境。丈夫突然病逝,留下她和刚上小学的孩子。作为外地媳妇,她在银川没有亲人可以投靠,没有固定工作,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孤独感几乎将她击垮。
“那时候,天都是灰的。”回忆往昔,张云顺的声音哽咽,“我整天以泪洗面,不敢出门,害怕见人。”
转机来自社区介入。在为张云顺办理低保后,社区党委书记李雪琴发现,孩子上学接送问题像一把锁,牢牢困住了张云顺外出就业的脚步。社区于是发起“楼栋邻里互助”倡议,动员张云顺所在的单元住户帮忙接送孩子。
丽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张云顺和孩子的近况。
令人想不到的是,倡议发出后,邻居们一呼百应。退休的夏凤娥主动认领早晨送学;“九零后”妈妈李春桦利用午休赶回来接娃;大学生王慧没课时就来陪孩子写作业;隔壁单元的刘建国自愿负责周二周四的全程接送……一支10余人的“爱心帮帮团”悄然成立。
“孩子我接走了,你放心!”“饭做好了,放你家门口啦!”“下午雨大,我带伞去接!”一条条微信语音,叩开了张云顺紧闭的心门。
丽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张云顺和孩子的近况。
有了这群“临时家人”的支持,张云顺逐渐走出阴影,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工作,有了稳定收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更让人感动的是,即便孩子逐渐可以独立上下学,邻居们的关怀却从未间断:雨天的一把伞、晚归时的一顿饭、加班时的一个陪伴电话……
细微的温暖,让张云顺从“被帮助者”悄然转变为“想帮助别人的人”。如今,她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清洁街道、协助巡逻、慰问老人,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于是,张云顺递出了这份“退保申请”:“我曾站在黑暗里,是社区和邻居为我点亮了一盏灯。现在,我也要成为那盏照亮别人的灯。”(宁夏日报记者 周昕)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