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生产队里的那些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9 09:20 1

摘要:两辆胶皮大马车,二十多辆土车。(小推车)。三张播种用的“木制楼”。两个七寸步犁,(人扶)木擦子2个、耙1个、…等生产工具。农业生产上的各种农具应有尽有。

我们生产队有40多户人家,140多口人。

两辆胶皮大马车,二十多辆土车。(小推车)。三张播种用的“木制楼”。两个七寸步犁,(人扶)木擦子2个、耙1个、…等生产工具。农业生产上的各种农具应有尽有。

到了1977年,生产队又买回了一台邢台产的“邢台牌”12马力拖拉机。

办公室大院有1、5亩大。里面包括马棚。牲口圈、草料室、库房。`粉条房。(大猪圈在墙外头)。1971年新打了一眼水井。

有3匹马。2头骡子。1头驴、1头牛。10头猪。

还有一个2亩大的打麦场,场旁边还盖有一个大库房。一个小库房。

队里有200多亩水浇地,分成6块耕作区。(上岗地4块。稻田2块)都是100一200百米的长地头。耕种起来很方便。

全队男女壮劳力一共70多个,

老人、儿童`学生人数占一半。也是70多个。

全队人。基本上和谐相处。

一片自留地(文革时期收回)一片菜园子,一个瓜田。一个果园(1977年栽)

生产队耕地边上,栽种的杨树、柳树。。槐树。椿树。一排排。一片片。所有树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千棵。都是集体的。也没有人去破坏集体树木。

岗地里种有棉花、小麦、玉米、谷子、黍子。山药(红薯)。集体的东西从来没人敢去偷。怕丢人。

稻地里。开始时种稻子、玉米`小麦。后来有了“杂交水稻”又学会了稻子育秧新技术。所有稻地全部是“稻麦”双季双收。亩产小麦能收5、6百斤。稻子能收1千左右。到这个时候,我队社员也算得上是“丰衣足食”

全队的年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从来没有吃过国家的救济粮。老弱病残的生活困难问题。也是生产队集体解决。集体主义的团结互助精神己成风尚。

另外每年还要派出青壮年参加国家和地方上的水库、公路、水渠的建设。

社会环境助推着人们去“大公无私”。“无私奉献”

外出当民工,对于从没出过远门的村民来说。这个又是幸事`也是“苦差”。有一种想去又不想去的感觉!

“抽枝拿瓦”,是我们这里的土话`就是抓阄的意思。谁抽到谁先去,后抽到的后去`反正都会去。都是一个月一轮。

“抽枝拿瓦”时那个热热闹闹的场景。嘻嘻哈哈一群青壮年小伙子们开的玩笑话`。直今历历在目。“不就是夫妻离别一个月吗。有什么不啥的呀!”

………

来源:老朽亦可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