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意:从媒体人到生态摄影师,用光影守护自然生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9 14:28 2

摘要:从传媒专业的高材生到市场媒体的公关总监,再到行走山野的生态摄影师,徐可意老师完成了一次不寻常的“跨界”。她将传播学的敏锐洞察融入镜头,不仅仅是捕捉野性生灵的瞬间之美,更致力于用影像来推动自然保护。而面对“入行”的现实挑战、平台传播的规律,乃至环保理念的微妙平衡

从传媒专业的高材生到市场媒体的公关总监,再到行走山野的生态摄影师,徐可意老师完成了一次不寻常的“跨界”。她将传播学的敏锐洞察融入镜头,不仅仅是捕捉野性生灵的瞬间之美,更致力于用影像来推动自然保护。而面对“入行”的现实挑战、平台传播的规律,乃至环保理念的微妙平衡,她都有着自己的认知与解法。本次对话,徐可意老师坦诚分享了她如何用专业背景赋能摄影,在绿水青山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以及她对生态摄影领域现状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Q:请徐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

大家好,我是徐可意,曾经是媒体行业从业者,现在是一名生态摄影师。

Q:听说徐老师是在中国香港上的学,可以介绍一下您的学习背景吗?

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修新闻、广告、公关这些内容,期间也辅修德国文学。

之后我继续读了传播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谣言的传播”。我是最早一批微博用户,研究的主题就是“微博里的谣言如何发酵和传播”以及“怎么样的辟谣机制才有效”。

这些学习和研究经历对于我后来作为媒体人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比如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是如何运作的,我很早就能看出其中的逻辑:核心就是信息的重要性乘以信息的模糊性。

举个例子:假如说某个厂商要发布一款超规格的产品,这个信息很重要,但它的信息也必须是模糊的,如果细节非常清楚,则就很难作为“rumors”传播。

左:作为媒体人的徐老师;右:作为摄影师的徐老师

Q:您曾经是学媒体的,为什么又转型做了生态摄影师呢?

我当时毕业后去了中国最大的市场化媒体,做公关总监,我父母当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穿漂漂亮亮的见各国的政要。

但到我30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我真的要一直穿着漂亮裙子和高跟鞋出入各种接待场所、见各国政要吗?我能不能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时我就觉得,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就是接触大自然,我小时候还会在日记里记录家里的小花几月几号开的;我外公养蜜蜂、种兰花,带我上山观察等等,所以我从小就有这种接触大自然的习惯。

明确了喜欢的事物之后,我就思考:能不能把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传媒和爱好结合在一起?然后我就发现我可以做一名生态摄影师、再同时做野生动物的科普,此时又恰逢国家搞“绿水青山”政策,新建立了很多国家公园,所以借此契机,我就成立了一个工作室。

Q:那徐老师现在做摄影师的同时还要维护自媒体平台,平时花多少精力在这上面?

我有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顾,我每个月大约有7-10天在外拍摄,其余时间就都用来做自媒体平台,一定要持续发内容才能维持粉丝的流量,这样客户才会来进行投放。

整体来说,可以说除了拍摄时间,我都在维护平台,有时候我的助理会帮忙,但主要平台内容发放、维护都是我自己做,会花很多精力。作为自媒体博主,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上下班”的时间。

Q:那您有研究过现在各个平台的特性吗?比如小红书这类比较火的平台?

现在微博仍然是国内唯一能掀起舆论的社交平台,甚至小红书的消息也要转发到微博才能被放大传播,这主要也是依赖于微博的转发机制,小红书的转发机制没有那么强。

但小红书的优势在于:第一,小红书很适合成为信息搜索的渠道,比如查某地的美食攻略,很多人会看小红书而非大众点评,包括摄影师也可以用小红书来查具体机位、拍摄时间等等信息。第二,小红书很鼓励利他行为,比如说我写一个植物园观鸟攻略,详细记录了时间、鸟种等等,发在微博上就没什么人看,但在小红书上这类帖子的数据表现很好,而且还不会沉下去,有持续性。

图文平台主要就是微博和小红书了,视频就是抖音和B站,B站的话比较侧重于长视频。另外我个人认为今后微信视频号会很有流量:原因很简单——人们肯定不会卸载微信。视频号可理解为公众号的视频化版本,使用习惯和圈子文化仍在,它的传播能触达很多行业内的专业用户或者年龄偏大的用户,这是小红书或者其它平台都不具备的特点。此外,它还主打熟人圈层社交,就像看到微信朋友点赞了视频号的视频,你就也会感兴趣点进去看一看。

徐可意老师作品:

Q:您对于生态摄影领域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摄影不仅仅是拍好照片,尤其是像我这样拍野生动物的话,我会加入一些科普内容,希望唤起观众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最终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我来说,就是落实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

Q: 说到生态环保这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还蛮有争议性的,比如有的人会很极端,又会有一些人觉得完全无所谓。对于生态环保,您是怎么看的?

主席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之前看到拍鸟时年轻人和年长者发生冲突,这时就不要把他们对立开来:一个是拍鸟派,一个是观鸟派,应该尽可能让大家在共同话语体系下,比如说:你觉得鸟在这里好还是不好?如果大家都觉得好,就设法不剪树枝、不做伤害它的事等等,去保护它们就可以了,减少争执,这样大家都可以有共同的好环境。

比如以前我遇到过有人非要把面包虫钉在树上说给鸟吃,结果鸟连着钉子一起吃了,鸟就死了,明天大家就拍不到、看不到了。现今虽然还有一些生态伦理方面的问题,但你要想着,在原则之下,尽量团结且减少人为对立,是有帮助的。

当然,这也要结合现实情况,尤其是经济情况来谈,比如我刚从印度尼西亚的西巴布亚回来,当地有很多野生鹦鹉,而当地的人就是能抓就抓,就是因为经济发展太差了,在这样一个小孩都会捡掉在地上的东西来吃的经济状况下,再要谈保护鹦鹉就有点天方夜谭了。

我这里还有个例子,比如我以前去青海保护区,当地的牧民以前打猎,现在就变成了自然区的向导。他们说,野生动物在生态里可以吸引很多人来游览参观(从而带来经济效应);而打猎卖成钱,可能一个月就花完了,他们就经历了这样的转变。我觉得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他们找到新出路,否则会觉得伤害野生动物是生财之道,而找到新出路,达成自然转变,就需要尽量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下沟通。

国内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例如现在国内吃“野味”比我小时候(80年代)那会少得多。在国内经济发展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推出和名录更新,整体的保护工作进步很大,相信未来能更好。

徐可意老师工作花絮:

Q:您觉得走这条路难吗?

我去一些高校演讲,有一些学生觉得做生态摄影师“可以到处看、到处拍,还能挣钱,这也太爽了”,问我怎样才能走上这条路。

我觉得这是很难的,我在老东家工作时,做编辑、做公关总监时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和媒体关系,之后才能成立工作室,这个条件对应届毕业生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一位做生态摄影的肖老师也曾说过,做生态摄影的“生意”非常难,因为做生态摄影耗资会很巨大,比如去国外的拍摄行程就会非常花钱,还有生态摄影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设备会比一般的摄影题材要昂贵很多,一支镜头可能都要花十几万。很多人只看到光鲜的一面,认为可以到处旅行很自由,但其实背后非常辛苦。

Q:那您从媒体转做摄影师,作为新手时,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的?

我特别喜欢看摄影画册、摄影书,可能因为快40岁了,还是喜欢纸质书。我在图书馆借了很多,也买了很多画册来看。我可以看到,以前的摄影师们用的器材并没有现在的好,照片的噪点都很多,但噪点并不决定照片的好坏,我发现他们的用光都很精致,画面有情绪和故事,我就学习。

我小时候,父亲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任,他就出国给我买相机回来,所以我从胶片时代就开始拍摄了,现在用数码相机感觉像“作弊”一样了。

总的来说,我虽然相对年轻,但一开始也学了很多“老摄影师”的东西:测光、构图、叙事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我的生态摄影之路很有帮助。现在网络时代,信息非常碎片化冗余化,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我也建议大家要沉下心,持续地学习一些真正的好作品。

徐可意老师作品:

Q:在设备的性能、便利程度提高之后,您觉得设备进步的哪方面对于生态摄影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我“走走拍拍”这种形式比较多,比较少蹲点拍。所以设备的轻量化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另外对焦和连拍也很重要,比如绿色为主的背景下出现了黄绿色的鸟,这个时候对焦准不准就很关键了;连拍同理,很多时候鸟类的动态,精彩的就那么一瞬间。

因为拍动物多,高像素的机身对我来说也比较重要,有时候在远距离下可以裁切。

关于噪点我觉得倒还好,一是可以想办法降低快门速度的方式来控制,二是也可以用后期降噪。

Q:那您会比较多地用到APS-C画幅相机吗?

我认为画幅有区分,但并无优劣。很多人会觉得全画幅才是王道,但很多题材其实APS-C画幅、甚至4/3画幅都有它的优势。

APS-C画幅整套系统会比较轻便,我有时候用全画幅相机时也会开APS-C画幅模式,因为拍摄野生动物都距离比较远,APS-C画幅有1.5倍等效焦距,省得后期裁切,对存储的压力也更小。虽然可能更小的画幅在噪点、宽容度方面会略弱一些,但对于许多时机来说,优先保证“能拍到”更重要,整体来说我对设备的画幅并没有那么敏感。

Q:对于一些刚加入行业的新人来说,您觉得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在和客户的合作上?

对于我来说,我自己总结出来就是: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于合作的内容来说,要学会“自我艺术“和“客户需求”的平衡。比如说我拍鸟,有时候被质疑:“你这‘菜鸟’有啥好拍的?”但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客户在评测性能时第一在乎的不是你拍的这个鸟有多罕见,而是你有没有突出他产品特性、连拍、对焦等等,要抓住客户的需求点。

对我来说,如果要去拍罕见鸟类,我会用我赚来的钱去拍,来作为个人的创作。而合作的稿子是客户要求的测评或者体验,必须是以展现功能优先。

Q:您觉得目前国内生态摄影领域的行业环境、发展前途如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目前来说,国内生态摄影领域的关注度、流量、客户的投放意愿都处在上升期,整体还是比较好的,国家、政府层面也有很多支持。

我觉得人们应该多出去拍,还有就是希望人们少带一点戾气,尤其是不同年龄层、不同拍摄方向的人们应该保持友好关系。

现在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比较有钱,比如我看一些国外的摄影师,他们用的器材还没我们先进呢。我们有最好的器材,最快的发展,甚至相机厂商在国内定价都要比国外便宜一些,赞助量也更大。我觉得既然现在时代这么好,大家就应该抓住时代机遇,多多进步。

●徐可意老师部分作品

来源:影像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