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这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室里灯光刺眼,空气凝固。当14张“赞成票”高高举起的那一刻,全场都以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共识。结果,仅仅几秒后——美国代表缓缓举起了那唯一的“反对票”。
9月18日这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室里灯光刺眼,空气凝固。
当14张“赞成票”高高举起的那一刻,全场都以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共识。
结果,仅仅几秒后——美国代表缓缓举起了那唯一的“反对票”。
瞬间,会议厅像被泼了一盆冰水。
14比1,美国否定了整个世界的立场。
这项决议草案针对的是持续一年多的巴以冲突,内容很直接——
提出草案的,是安理会10个非常任理事国。
中、俄、英、法四个常任理事国——除了美国——全体投了赞成票。
这在安理会是罕见的:跨越意识形态、跨越地缘政治分歧,大家出奇地一致。
唯一的例外,就是美国。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安·摩根在会上给出了理由——
她说,这个决议没有谴责哈马斯,没有承认以色列的“自卫权”,反而给哈马斯留了口舆论生存空间。
用她的原话:
“这样的决议是在安理会传播有利于恐怖组织的虚假陈述。”
翻译一下,美国的意思是——“你们的14票都是错的,只有我们是清醒的”。
这种话,让很多人想起了过去几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单边主义、不惜与全世界对着干。
有人甚至私下讽刺:“特朗普又回到了‘特没谱’模式——谁的面子都不给。”
有意思的是,这次不仅老对手中俄和美国立场对立,连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也选择了投赞成票。
法国代表发言时直接点名: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经失去意义,应立即停火。法国还表示,会与沙特阿拉伯推动“两国方案”,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有一个被国际承认的独立国家。
英国代表虽然在发言中指责了哈马斯,但也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让饥荒加剧、和平机会消失。
从措辞来看,法国站得更硬,英国略有保留,但投票结果说明了——他们在“人道主义停火”这个问题上,和美国不在同一个战壕里。
外交辞令中的“失望”绝不是轻描淡写。它意味着中国认为美方的行为不仅错误,还破坏了国际社会共识,对和平进程起到了负作用。
一句话总结:不能让一个国家轻易绑架14个国家的意愿。
可问题是,美国早就表过态:
可以支持新成员入常(比如日本、印度、德国、南非等)。但绝不动“一票否决权”,尤其是动不了自己的否决权。这就是现实:改革想喊很容易,但真的动刀——比登月还难。
从长期趋势看,特朗普的这张“反对票”,在美国国内也并非完全受欢迎。
最新盖洛普民调显示:5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过头”了。
这个比例在冲突爆发之初是40%,也就是说——随着伤亡和人道灾难的加剧,美国公众的耐心在下降。
街头也开始出现亲巴勒斯坦的示威者游行,他们要求政府停止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甚至要求切断军事援助。
这背后有几个重要原因:
选票政治: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中,有一部分是坚定的亲以色列选民,尤其是美国的福音派团体。他需要他们的选票来2028年继续掌权。军事工业利益:美国每年给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有38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流回美国军工企业。停火意味着这笔生意会缩水。中东博弈:亲以色列政策是美国在中东牵制伊朗、叙利亚等的棋子。特朗普不想在对华、对俄都吃紧的局面下,再丢掉中东这个战略支点。这次14:1的结果释放了三个重要信号——
美国与盟友的裂痕扩大即便在北约体系内部,英法都在某些人道主义议题上与美国分道扬镳。短期内不会公开撕裂,但长远来看,这种裂痕会在更多议题上出现。多极化趋势加速
中俄本来就是制衡美国一极的力量,现在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中立和非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美国说了算”的格局正在松动。安理会改革压力增加
虽然短期内改不了,但这次事件必然成为推动限制否决权、增加决策效率的又一案例。
这里有一个被忽视的事实:中东局势的不稳,不只是军事和外交问题,更是经济风险的放大器。
能源价格波动:国际原油市场对中东安全高度敏感。只要加沙局势恶化,油价就可能冲高,推高全球通胀。航运成本上涨:红海—苏伊士运河是全球重要航运通道,冲突可能让保险费飙升、船只绕行。投资环境恶化:中东资本对外投资(特别是主权基金)也会因区域紧张而趋向保守,影响欧美和亚洲的投融资流动。换句话说,美国的这一票否决,不止影响加沙的人命,也可能为全球经济再添一层不确定性。
事实上,美国在安理会为以色列“单挑全世界”早就不是第一次。
自1972年以来,美国已经至少45次在安理会否决批评以色列的决议。
最极端的一次,是2011年——安理会14国批评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定居点建设违反国际法,美国照样投了反对票。
有人说,这就像篮球比赛,比分是14:1,美国还在对裁判大喊“我才是对的”,别的全世界都是错的。
这次被否的草案,不会是最后一次。更多的停火提议、救援通道议案,还会陆续出现。
而美国的拒绝,也会一次比一次更受到全球舆论的挑战。
对中国来说,“失望”只是外交上的克制表态——背后是对美国执政风格的彻底认识。
有人形容:这不是特朗普的单一外交事件,而是美国全球信誉的又一次消耗。
未来几个月,中东、欧洲、美中关系的棋局都可能受这张票的影响。尤其是——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全球经济在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压力双重打击下,会迎来一个残酷的冬天。
而美国,正在赌全世界会适应它的单边主义。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赌桌总有散场的时候。
你怎么看美国这次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
是坚持原则,还是固执己见?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戴六号半的高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