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从出生到6岁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期,需要成人怎样支持到他们的发展,李跃儿老师在一次直播中讲了这个主题。
孩子从出生到6岁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期,需要成人怎样支持到他们的发展,李跃儿老师在一次直播中讲了这个主题。
内容比较长,我们分几篇发完,本文为第四篇。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01
给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
孩子六个月左右到达口的敏感期的高峰,紧接着七个月八个月九个月,到九个月左右孩子就开始进入到手的敏感期。有的孩子可能八个月就开始,这里要注意,敏感期是交错的,不是绝对的一个结束另外一个才开始。
你会发现,孩子这时候,第一开始认生了,认生是孩子智慧发展的一个现象。第二呢,你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孩子总是要自己抢勺子抢碗。
很多大人是让孩子老老实实吃,“奶奶给你喂”,或者“妈妈给你喂”,要的是让孩子干净,吃完饭哪儿都干干净净。却没想过,孩子自己练习吃饭的整个过程也是在帮助他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呀。
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这是稀饭(换成面条当然也可以),你的孩子从出生已经来到家里生活了八九个月,他触摸到的床单、被罩、妈妈的身体和家里其他的东西,都跟这个稀饭是不同的。你把稀饭盛到碗里,这样给到孩子。
把勺子给到孩子,饭也给到他,孩子可能手伸进去就抓。你想想他的手捏到这个饭的时候,手上的那种感觉,作为一个灵魂那么敏感的孩子是不是特别的刺激?
当孩子感觉到特别刺激,你会看到孩子的脸那个片刻好像懵懵的呆呆的,手就在碗里呱唧呱唧呱唧捏,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大脑神经元快速连接的时候。
把饭给到孩子,让他去“玩”,他是不是就抓着吃了。抓着吃抓够了以后,有一天,他就开始拿着勺子,开始练习用勺子。
我们曾经跟拍三个小宝宝,从他们出生就开始拍摄,整整跟了将近六年。我们拍到孩子从把勺子里的饭全倒在身上,到吃到勺子的把,到最后终于用手捧着勺子把饭吃到嘴里的整个发展过程,太震撼了。
正是通过此刻练习使用勺子的过程,大脑神经元快速连接,使得一个孩子热爱工作,热爱做事情。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干涉了孩子,喂了孩子,就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机会。
那紧接着手的敏感期是什么呢?是腿和脚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往往交错重叠,不是说一个开始了前一个时期的行为就绝对没有了。如果刻板认识,例如认为“过了几个月就不应该再有某个行为了,孩子怎么还有”,反而会阻碍你看到眼前活生生的孩子。人的发展是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02
“哪不平往哪走”
到了腿和脚的敏感期,一岁多的时候,孩子要下来走路。一个孩子可能要走很久,有的时候他能走40多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然后奇怪的就是哪不干净他往哪走,哪不平往哪走。
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弯着腰扶着他,觉得累极了,是吧。累得不行了就一把把他抱起来,把他抱在怀里我们跟别人聊天,东张西望,多舒服啊,而且还能保证他安全。
但是呢,孩子在腿和脚的敏感期,都像我刚才讲的口和手的敏感期一样,他是通过来自腿、脚神经的敏感的感受,刺激他的大脑神经元在连接。
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发明的,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穿上有滋滋响的笛子的鞋,让他的脚在踩到不同的、软的硬的光滑的疙里疙瘩的东西的时候,滋滋响去干扰他的大脑专注地去感受踩到东西的感觉。我每次在哪个地方听到滋滋响的鞋声,真的心里难受,在想我们大人们在干嘛。
这种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有时这种内心的不舒服会导致孩子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
当孩子处在腿的敏感期的时候,你最好带着他去有坑坑洼洼的土地的地方、有台阶的地方、有草皮的地方,有水泥地的地方……
给他穿一个比较薄的鞋底的鞋子,这样呢,让他的腿、脚很好地去感受不同的路面,去为由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想去的地方而欢喜,孩子的大脑就会很好地去发展。
接下来到两岁左右,孩子对空间发生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工作可以介绍给孩子,我们下一篇再讲。
(本文为连载第四篇,未完待续)
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
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18号
李跃儿芭学园华龙苑园区
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华龙苑中里36号
李跃儿芭学园紫金园区
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颐康路51号
招生电话 :010-56053 393;
来源:李跃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