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108m/s,接近c=3×108m/s,即c=3×105Km/s。光在水中的速度为3/4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1、所有能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108m/s,接近c=3×108m/s,即c=3×105Km/s。光在水中的速度为3/4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体的眼睛后,人才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5、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6、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入射光线会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可以看做是每一条光线在不同的表面进行反射)
7、镜面成像是由于光线照射到镜面后反射到人眼里,形成视觉的虚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9、白色的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紫色端以后,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10、透镜是中间和边缘不一样的镜片,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通过这个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要考虑光折射后是否正好通过光心)。中间厚、边缘薄镜片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聚在主光轴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光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11、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但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而成的,这种像叫做实像,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成像,因为物体和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人眼逆光看过去,感觉光是从虚像位置发出来的,所以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成像是放大、立正的虚像。
12、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且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3、眼睛可以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从而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通过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和远视眼睛(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在视网膜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的像,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来源:家庭教育指导天天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