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重启自去年12月以来暂停的降息步伐。理事米兰认为应降息50个基点。
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重启自去年12月以来暂停的降息步伐。理事米兰认为应降息50个基点。
点阵图预计今年将再降息两次。一位官员预计年内将降息150个基点,一位官员(非票委)认为今年不应降息。2025、2026、202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下调至3.6%、3.4%、3.1%。长期利率的中值在3%不变。
中信建投证券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首席钱伟团队、宏观经济首席周君芝团队联合推出【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解读】:
01 联储降息利好:短期落地,中期延续
降息重启,后续关注哪些问题?
(1) 后续降息的空间多大?至少降至中性区间3-3.5%,但倾向于更多
(2) 美国经济的衰退概率?基准仍是软着陆
(3) 通胀的风险如何?维持关税一次性冲击的判断
(4) 联储独立性是否已经受到影响?投票分歧显著小于预期,特朗普极端式降息策略或不被认可
(5) 降息的效果何时体现?金融条件年中已开始改善,明年初是观察窗口
(6) 哪些行业率先获益?地产和制造业
(7) 资产走势怎么看?短期,利多落地;中期,美股美债还有上涨空间
(8) 国内如何影响?A股情绪正佳,海外流动性改善下港股敏感性更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7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降至4%至4.25%之间的水平。
会议前,美债、美元、黄金、美股,均对本月降息25bp有充分定价,本次决策本身的意义已经不大,市场的关注点在后续降息路径的指引之上。往后看,关注哪些问题?
(1)后续降息的空间多大?至少降至中性区间3-3.5%,但倾向于更多
会议指引来看,短期降息的逻辑仍处在正常化这一范畴,即向中性利率逐步靠近。一方面,点阵图显示,尽管今年降息次数增加1次,但明后年次数不变,且长期水平维持3%,显示降息路径总体只是略加速,但终点没过多变化。另一方面,鲍威尔表示,目前不能说已经不需要限制性立场,降息只是向中性方向移动。
但是,我们认为,考虑到关税影响可能更加长期、就业市场尚未改善等因素,美国经济在2026年下行风险或高于上行风险,实际降息次数可能会更多。
(2)美国经济的衰退概率?基准仍是不衰退
我们的判断与联储此次会议呈现的信号基本一致,认为软着陆概率较大,即经济继续边际走弱但不至于衰退。
本次会议信号包括:第一,经济预测对GDP的预期反而出现了上修、而失业率保持不变,即付出一定通胀代价(2026 PCE预期上修0.2%),降息能够使得经济筑底回升。第二,鲍威尔表示本次降息是预防式降息。第三,鲍威尔表示就业市场的盈亏平衡新增就业人数在0-5万,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达到难度不大。第四,鲍威尔表示,就业当前走弱,有很多供给下降的因素,暗指需求并没有那么差。
此外,我们认为美国衰退当前的难度也较大:一是除了就业,其他数据暂时不差;二是,AI等驱动下,当前就业可能低估经济热度;三是,联储对金融体系的保护充分,不发生金融危机下,陷入衰退并不容易。
(3)通胀的风险如何?维持关税一次性冲击的判断
对于通胀的判断,联储同样乐观,鲍威尔表示,预期通胀今年上升,主要因关税导致商品价格一次性上涨,而非持续过程。
我们秉持类似想法,在需求走弱背景下,单纯关税导致的供给冲击,影响有限。
(4)联储独立性是否已经受到影响?投票分歧显著小于预期,特朗普极端式降息策略或不被认可
特朗普通过人事安排掌控联储,是另一大市场关注点。但本次会议的结果来看,其影响暂时不明显。仅Miran一人投反对票(支持降息50bp),点阵图上,也仅有一人支持年底降息至3.5%以下的水平,剩余全部官员都认为年底最多再降息2次,包括此前公开支持特朗普的鲍曼和沃勒在内。
因此,联储目前的内部态度整体是一致的,并未出现严重的撕裂状况。
(5)降息的效果何时体现?金融条件年中已开始改善,明年初是观察窗口
历史上,降息到GDP等数据改善,有较长的滞后期,平均4-6个季度不等。但近些年,由于金融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基准利率本身的直接影响在下降,更应关注其信号意义和间接影响,例如衡量整体流动性的金融条件。实际上,年中以来,美股、美债整体表现优异,金融条件已经率先改善,其大致领先基本面2个季度,因此明年初是数据企稳的重要观察期。
(6)哪些行业率先获益?地产和制造业
美国地产是利率最敏感的行业,也是复苏相对较早的板块,若30年房贷利率下滑幅度可观,可能提振目前疲弱的地产销售。
此外,制造业持续在底部徘徊,降息催化关税不确定性下降,可能有改善空间。
(7)资产走势怎么看?短期,利多落地;中期,美股美债还有上涨空间
本次降息已被充分定价,后续展望整体中性,市场短期交易空间已经受限。但中期来看,经济软着陆+联储降息,美债获益基本面下行,美股获益流动性,均仍是重要利好。相对而言,美元和商品可能偏弱,黄金逻辑与降息关系已不密切,关注其他地缘等逻辑。
(8)国内如何影响?A股情绪正佳,海外流动性改善下港股敏感性更大
当前国内市场情绪较好,联储降息整体仍是正面利好。具体来看,后续关注三大交易线索:
一是,联储降息美元偏弱,人民币可能继续升值,寻找获益汇率走强的A股板块。
二是,海外宽松下,国内政策期待或提升,围绕政策交易的热度可能上升。
三是,美元流动性宽松,港股的敏感度更高,可能具有相对优势。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联储降息利好:短期落地,中期延续》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18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钱伟 SAC 编号:S1440521110002
02 “风险管理式”降息开启——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点评
美联储9月如期重启降息周期,大致符合我们在半年度报告中对美国“跨越滞涨,重启宽松”的降息判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此次重启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式”降息,延续了其既往的降息框架,推动政策利率向“中性利率”回归。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分歧巨大,但鲍威尔成功凝聚了共识,突显了分歧下美联储主席观点的重要性。
鲍威尔再次强调当政策利率处在“限制性区间”时,风险平衡即可降息,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在回到中性利率前的降息门槛并不高,为年内连续三次降息和125bp的降息空间奠定基础。
我们倾向于认为到明年中,125bp的降息将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提振作用,同时我们预计关税对经济的拖累影响将在未来一年内逐渐减弱,3%-3.25%可能是这一轮降息终点。
一、“风险管理式”降息开启
美联储9月如期重启降息周期,鲍威尔表示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抑制了劳动力市场并推升了通胀,就业和需求的走弱反过来减缓了通胀的上行风险,大致符合我们在半年度策略报告中对美国“跨越滞涨,重启宽松”的降息判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此次重启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式”降息,延续了其既往的降息框架,推动政策利率向“中性利率”回归。总结来看,降息重启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在关税推升通胀的同时,居民实际收入和需求受到抑制,美国经济现实状况是企业挤压利润率延迟提价,同时放缓招聘计划。
2.美联储只需要在关税向通胀传导的初期或中期,看到关税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证据即可——“商品通胀已加速,服务通胀回落仍在继续”,而非需要等到关税完全传导或通胀数据拐头向下才可以降息。
3.鲍威尔继续延用了“风险平衡”或“中性利率”的降息框架,即我们在美联储七月议息会议和全球央行年会点评中提到的,鲍威尔倾向于认同当政策利率仍高于中性利率时,从当前位置的政策利率下降到中性利率并不需要衰退,评估就业和通胀两方面风险平衡的条件即可降息,而当政策利率下降到3%-3.25%的中性利率后进一步降息的门槛将更高。
二、后续降息节奏如何?
尽管对9月降息25bp只有一位委员(米兰)投下反对票,但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
19位官员中,有1位官员认为年内应加息一次,有6位认为年内不再降息,有2位认为应再降息一次,有9位认为应再降息两次,有1位认为应再降息125bp。
内部分歧除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更是因为风险平衡意味着没有绝对的数量的标准,而是来自通胀和就业两方面相对的标准。因此评估来自通胀和就业的风险是否平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便是面对同样到年底3%以上的通胀预测,有官员认为应当加息,有官员认为可以降息。
这也是为什么在美联储内部分歧越来越大,但鲍威尔成功凝聚了共识并兑现了8月全球央行年会所释放的鸽派降息预期,突显了分歧下关注美联储主席观点和市场预期的重要性。
基于我们对鲍威尔“风险平衡”降息框架的理解,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在回到中性利率前的降息门槛并不高,为年内连续三次降息和125bp的降息空间奠定基础。
当政策利率更加接近中性利率时,鲍威尔将重新评估就业和通胀的风险,并观察已有的降息能否遏制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疲软的趋势。
由于市场已经提前定价了年内三次降息,并且此前小幅计入了50bp的衰退式降息和3%以下的终端利率定价,美债利率从当前幅度进一步打开下行空间,需要看到明年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大幅走弱,从而推动政策利率降低到“适度宽松的区间”。目前来看,美联储大多数官员预计明年和后年均只有一次降息。
我们倾向于认为,到明年一季度连续将政策利率降低至3%后,125bp的降息将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提振作用,同时我们预计关税对经济的拖累影响将在未来一年内逐渐减弱,3%-3.25%可能是这一轮降息终点。
三、先鸽后鹰的资产定价变化反映了什么?
会议声明和点阵图发布后,对10月的降息预期从72%进一步上升至94%,年内三次降息的点阵图略超市场预期,美元指数短线跳水至96.42,10年期美债利率向下突破4%,资产定价最初偏向鸽派。
而鲍威尔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美元指数收高至97以上,美债10年期利率收至4.09%,反映了市场的提前定价,以及鲍威尔在发布会中对美联储并没有滞后于曲线(即经济不会衰退)的乐观表态。鲍威尔称美联储官员对“降息50bp并没有广泛的支持”,并认为“美联储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等待是正确的,目前没有大幅度降息的必要性”,打压了市场对50bp衰退式降息和终端利率大幅下行的定价。与此同时,鲍威尔认为AI和消费仍在支撑美国经济增长,即便目前的焦点是劳动力市场风险。
此外,关于两个技术性细节,鲍威尔认为“盈亏平衡”的就业创造已经很低,“工人的供给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可以说没有,可能在0到5万之间,有可能较高一些,但已经下降了很多”。
鲍威尔认为关税推动核心PCE上行大约0.3或0.4个百分点,即如果没有关税,目前的核心PCE应当在2.5%-2.6%之间,这与其在7月时透露的数据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7月以来关税的传导效率在进一步放缓,也与我们的模型跟踪相一致。鲍威尔认为关税最终将主要由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企业逐渐向下游传导价格可能在今年和明年继续推升通胀。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风险管理式”降息开启——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18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商业银行破产危机,以及新兴市场出现货币和债务危机。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大宗商品、运输出现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持续被破坏,相关资源争夺恶化。
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放缓,触发消费和失业的螺旋,从而引发美国经济大幅走弱或衰退,使得美联储降息幅度大幅超预期。AI向商业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导致AI投资大幅放缓或美国科技股价大幅下跌,从而引发美国经济增长走弱和降息幅度超预期。降息后美国经济增长重新过热,关税向通胀的传导加速,使得通胀大幅超预期,美联储提前结束降息甚至转向加息。美联储独立性进一步受到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进一步干预美联储官员的任免和向鹰派官员施压,导致美联储降息超出预期。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