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理宁教授课题组多学科融合创新:2小时精准构建患者特异性血管芯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9 16:00 1

摘要:悉尼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再获突破!由生物医学工程系居理宁(Arnold Ju)教授领衔,联合 Charles Perkins Centre、澳大利亚心脏研究所(Heart Research Institute)、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RPA Hospita

悉尼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再获突破!由生物医学工程系居理宁(Arnold Ju)教授领衔,联合 Charles Perkins Centre、澳大利亚心脏研究所(Heart Research Institute)、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RPA Hospital)神经科与血液科、威尔士亲王医院及昆士兰科技大学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开发出超快速、高精度 3D 生物打印平台,可在 2 小时内完成患者特异性颈动脉芯片的精准制造。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悉尼大学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与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先进理念。该项目由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赵耘铎作为第一作者主导,博士后研究员王子豪博士作为第二作者协作完成,展现出学校在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配图说明:超快速 3D 打印制造流程示意图 - 从患者 CT 血管造影到功能性微流控芯片多机构协作,突破制造瓶颈团队依托悉尼大学先进生物制造平台和微流体核心技术设施,创新结合玻璃基底光固化 3D 打印与表面化学修饰技术,成功将传统超 10 小时的芯片制备时间缩短至 2 小时,并实现接近 100% 的制造成功率。该技术可精准复现临床患者血管的复杂结构特征,如狭窄、分叉及溃疡等,为血栓研究提供高度仿真的生物模型。跨部门联动,促进技术转化研究过程中,工程团队与 RPA 医院神经科 Timothy Ang 博士、血液科 Freda Passam 教授及威尔士亲王医院 Ken Butcher 教授保持紧密协作,确保从临床需求出发、以问题驱动研发,有效打通“基础发现–技术开发–临床验证”的创新链。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成熟,更成为悉尼大学推动转化医学研究的典范。赋能科研教育,培养跨领域人才本项目突出反映了悉尼大学在博士生和青年研究员培养方面的特色:鼓励深度参与跨部门项目,融合工程、材料、医学等多领域知识,在实际科研挑战中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赵耘铎博士表示:“在这样资源汇聚、多方协作的环境中开展研究,极大拓宽了科学视野和研究格局。”居理宁教授强调:“这项突破不仅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更是悉尼大学整体科研生态系统——包括大学核心实验设施、多家附属医院和学术伙伴——共同支持的成果。我们致力于继续推动这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多学科协同的创新研究,为精准医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同时培养具备全局思维和合作能力的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原标题:《研究 | 居理宁教授课题组多学科融合创新:2 小时精准构建患者特异性血管芯片》

来源:科学晴雨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