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例!“食人蝇”再现,曾让美国畜牧业损失惨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9 20:07 1

摘要:在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曾前往萨尔瓦多的居民被确诊感染螺旋锥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的幼虫。这是60多年来美国首次报告人类感染这一寄生虫。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曾前往萨尔瓦多的居民被确诊感染螺旋锥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的幼虫。这是60多年来美国首次报告人类感染这一寄生虫。

这种蝇类并不以腐肉为食,而是专找温血动物的活体组织。雌蝇会在动物的伤口、眼眶、耳道等开放部位产下250到500颗卵。

虫卵孵化后,幼虫会钻进肉里,靠啃食组织维生。如果外界干扰,它们甚至会像电钻一样深入皮下。这种“吃人”的方式虽然听起来像恐怖片,但确实发生在现实中。

虽然这类感染在人类中非常罕见,但它对牲畜的威胁曾经是真实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德州因螺旋锥蝇的暴发,约20万头牲畜死亡

这种寄生虫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动物死亡本身,还包括治疗费用、生产中断、牲畜价值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曾高达数百万美元

螺旋锥蝇的生命周期约20天,但繁殖能力不容小觑。雌蝇一生能产下约3000枚卵,飞行距离可达200公里

雄蝇虽然能多次交配,但雌蝇只交配一次,并会终生储存精子。也正是基于这一生物特性,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使用“不育昆虫技术”进行防控。

这一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通过伽马射线让雄性螺旋锥蝇失去生育能力,再将它们释放到野外。这样一来,不育雄蝇与雌蝇交配后不会有后代,从而逐渐削弱虫群数量。

美国农业部与巴拿马政府合作,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的边境设立了一条生物防线,每周由飞机投放数百万只不育苍蝇,防止蝇类向北扩散。

螺旋锥蝇曾在美国本土被成功根除,并在中美洲和加勒比部分地区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2016年,佛罗里达州大松礁岛发生一起局部感染事件。受影响的是一群濒危的基氏鹿。它们出现伤口裂开、行为异常等症状,最终确认感染了螺旋锥蝇。

事件造成超过130只鹿死亡。虽然农业部迅速采取行动,包括释放不育蝇、设置捕蝇器、对重症动物进行安乐死等,但当时的调查并未找到螺旋锥蝇的明确来源。

到了2024年,情况再次发生变化。螺旋锥蝇在墨西哥南部出现,这个位置距离美国南部边境仅1126公里。这一情况意味着原本设在巴拿马的生物防线已被突破

而科学界对这次传播提出了几种假设。一是牛群在跨境迁徙时可能携带虫卵;二是全球气温升高让虫卵孵化更快、成虫存活时间更长;三是雌性螺旋锥蝇可能发生了行为变化,主动避开不育雄蝇。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人类原有的控制策略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确定的是,螺旋锥蝇不是病毒,不具备人传人能力。但它的传播依赖于开放性伤口、生物载体和环境因素,尤其是牲畜密集的地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经常接触牲畜、免疫系统较弱、有开放性伤口或在户外睡觉的人群属于高风险对象。

当前,美国已经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限制从墨西哥进口活体动物,并计划在墨西哥建立新的不育蝇繁殖工厂,以扩大对虫群的控制能力。

这起感染事件提醒我们,螺旋锥蝇不会因为几十年的技术压制就彻底消失,它在环境、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仍然具备重新爆发的可能。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