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今年八月,一本被国内期待了将近十五年的著作《弗洛伊德机器人:数字时代的哲学批判》(The Freudian Robot: Digital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conscious)迎来了它的首个中译本。
太阳底下无新事,
为什么还要重启试试?
本期播客我们迎来了一位重磅返场嘉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刘禾教授。
就在今年八月,一本被国内期待了将近十五年的著作《弗洛伊德机器人:数字时代的哲学批判》(The Freudian Robot: Digital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conscious)迎来了它的首个中译本。
刘禾教授著作,英文版于2011年出版
也是在同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AI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市场化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读这本书,可以说恰逢其时。
刘禾老师从开始写作这本书到2011年英文版出版,再到如今中译本的面世。
十五年间人文与技术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这两年Chat GPT、豆包、DeepSeek的广泛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周遭的世界有了切肤之感,有惊喜,也有恐惧。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 图源:新华社
重新回看这本书,书中开头点出的那句人类古老的迷思:
为什么机器应该模仿“人”或者复制“人”?
它就像山鲁佐德在《一千零一夜》开头吊人胃口的前情提要,以此开始,刘禾老师为我们编织出一部技术与人类心灵相爱相杀的另类叙事。
EP.030
刘禾:
为什么啊?!
机器一定要成为机器“人”?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
话题① 奴隶?主人?机器为什么非得像个“人”?
03:09:人类为什么一种都有机器人迷思?机器一定要像人吗?
06:09:追求不朽的木乃伊到反身杀人的哈尔9000
08:29:20世纪以来的机器人建立在图灵的数学基础上。
10:19:机器的自动性与人的语言的自动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
12:01:什么是弗洛伊德机器人?
14:30:人的无意识与机器的强制性重复
16:13: 如果你想打开一个人的大脑去找他是怎么思想的话,你永远也找不到。
18:20: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必须上升到一个哲学的层面,才能把有些问题想清楚。
电影《银翼杀手:2049》剧照
话题② 幻觉与恐惧:数字媒介的无意识技术
22:00:你以为你在和ChatGPT聊天,其实你只是在和你的幻觉对话。
24:08:人类第一个聊天机器人,1966年研发的Elisa。
30:18:好莱坞的数字演员与机器人的恐惑症
31:21:鬼故事、弗兰肯斯坦情结与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恐惧
33:07:科学家从弗洛伊德那里找到灵感
35:47:《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在香农实验室被吓出了灵感。
电影《弗兰肯斯坦》剧照
话题③ 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家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科学者,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39:35:摩斯电码、回车键与英文的第27个字母
45:09:詹姆斯·乔伊斯与人工智能理论家的神交时刻。
49:52:学术著作里的叙事性与悬疑感。
52:13:从拉康与爱伦·坡的小说中,找到一种流动的叙事。
美国小说家爱伦·坡
55:47:数学家马尔可夫与普希金的《奥涅金》
59:58:不是文科受到冲击,是大学教育本身收到了冲击。
64:36: 敲黑板,这里——有奖赠书!
65:16: 有关书中重难点概念敲黑板:如何理解表意系统?
66:01: 不要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科技史的作品来读。
《弗兰肯斯坦》点击封面即可阅读《叶甫盖尼·奥涅金》点击封面即可阅读本期福利(赠书)
欢迎大家在本期小宇宙评论区(前往小宇宙app,找到第30期重启试试)积极留言互动,我们将在下一期节目开播前,从评论区中挑选两个优质评论,为这两位读者赠送刘禾老师的新书《弗洛伊德机器人:数字时代的哲学批判》一册。
互动方式
关于本期内容,
《克拉拉与太阳》点击封面即可阅读《我这样的机器》播客介绍:
来源:上海译文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