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季发布!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26乐季“回到未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0 00:25 2

摘要:9月19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发布2025/26乐季。新乐季以“回到未来”为主题,汇聚国际顶尖音乐力量,带来115场精彩演出,包含8部37场歌剧、30套48场交响乐音乐会、16套22场室内乐团音乐会、8套8场室内重奏音乐会。百余场演出不仅构筑了体量惊人的艺术矩

9月19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发布2025/26乐季。新乐季以“回到未来”为主题,汇聚国际顶尖音乐力量,带来115场精彩演出,包含8部37场歌剧30套48场交响乐音乐会16套22场室内乐团音乐会8套8场室内重奏音乐会。百余场演出不仅构筑了体量惊人的艺术矩阵,更以重磅的艺术家阵容、前沿的曲目编排和美学视野,展现了乐团开阔格局。

当晚的开幕音乐会上,音乐总监吕嘉执棒乐团,演绎理查·施特劳斯《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两部经典大作;2025/26乐季驻院艺术家吴巍也重磅加盟开幕,奏响黄若笙协奏曲《玄黄》。今年恰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十五周年,十余位乐团前演奏家从世界各地赶回参与排练与演出,多位前行政团队成员亦专程 “归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音乐会尾声,乐团以特别改编的《生日快乐歌》返场,现场温情满溢。当乐团副首席陈述揭晓 “今日亦是吕嘉总监生日” 时,全场氛围被推向高潮,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沉浸在温馨的音乐氛围中。

音乐会开场前,新任团长李喆为乐季开幕致辞

2025/26乐季“回到未来”开幕音乐会现场

(左滑查看更多)

在时间的河流中,听见音乐的进化

从2010年成立至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已走过十五年历程。“回到未来"不仅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主题,更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步入第十五个艺术年头的深刻自白。十五年来乐团总共呈现近1600场演出,已策划发布12个乐季,合作360 余位客席艺术家,从初生的"青苗"茁壮成长为"苍劲的林海",成为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中流砥柱。在今年8月刚刚结束的欧洲多国巡演,5场音乐会几乎全部售罄,收获欧洲各地媒体和观众好评,逐步在国际乐界建立自己的声名。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表示:

“今年正值乐团成立十五周年,新乐季以‘回到未来’为主题,寓意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十五年来,乐团以卓越的艺术水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长为中国交响乐界的杰出代表。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格局下,相信乐团将继续秉持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为观众呈现更多高质量音乐作品,推动中国交响艺术走向世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团长李喆

在乐团团长李喆看来,“回到未来”是对年满十五岁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最好的勉励。“未来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去抵达,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也是站在十五周年节点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此时此刻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我们未来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写在我们十五年来的初心、追求和态度里。未来好比曾经的故乡,与其说是‘前往’,不如说是’回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把这个乐季叫做“回到未来”的原因。

音乐总监吕嘉

音乐总监吕嘉则以其深邃的艺术洞察阐释这一主题:“每当历经岁月沧桑的交响作品在今日被再度奏响,我们也像是跳进了那个神秘的抽屉,任由思绪在历史和未来间穿梭。而历史留下的那些音乐宝藏,不仅通过后人的不断演绎延续着生命,更在它们的面貌经由后世作曲家之手变得焕然一新时得到了进化和升华。”在他看来,未来就蕴藏在过去的精神财富中,等待当代艺术家去发掘和重现。

发布会现场嘉宾: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右三)、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团长李喆(左三)、国家大剧院2025/26驻院艺术家吴巍(右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副团长汤宁(左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副团长王与兵(左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指挥赖嘉静(右二)

国际力量与本土新锐的交响共振

“回到未来” 的时空之旅,离不开中外艺术家的携手同行。本季乐团既延续 “中国联队 + 国际力量” 的核心阵容,更强化青年音乐家扶持与国际机构合作深度

音乐总监吕嘉将贯穿乐季核心,除开幕与闭幕音乐会外,他还将在 “莫扎特光谱”“回到未来” 等系列中掌舵十余场音乐会,执棒包括将在2025年9月世界首演郭文景《红高粱》等数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在连续数年深耕布鲁克纳交响曲,两获《留声机》杂志赞誉、被收录其“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最佳录音指南”后,本乐季吕嘉将带领乐团聚焦莫扎特晚期标题交响曲系列,继续唱片灌制计划,呈现贝多芬、舒曼、理查・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等巨匠作品,同时延续对 20 世纪伟大作曲家迪蒂耶的探索,展现 “古典根基上的现代生长”。

另一令人瞩目的亮点,是指挥家张弦以首席客座指挥的正式加盟。这位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中国指挥家将与乐团展开深入而系统的合作:本乐季她将带来莫扎特第 39 号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交响曲,让 “古典主义巅峰的回望” 与 “浪漫主义山巅的回响” 形成时空对话,并携手小提琴家杨天娲合作演绎普罗科菲耶夫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同钢琴家张昊辰呈现陈其钢的钢琴协奏曲。

新乐季将有20位客席指挥家、35位客席独奏独唱家四个艺术团体密集亮相。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捷杰耶夫将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联合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 “列宁格勒” 交响曲,实现 “中俄乐团巅峰对话”;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候任音乐总监梵志登带来马勒第一交响曲 “巨人”;马赛歌剧院前音乐总监劳伦斯・福斯特执棒舒曼第一号交响曲“春”;英国哈雷管弦乐团新晋首席指挥黄佳俊演绎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吕绍嘉、俞峰、林大叶、李飚将先后呈现肖斯塔科维奇、马勒、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部头交响作品。马克斯・博奇将指挥瓦格纳歌剧《指环》之《齐格弗里德》平夏斯・斯坦伯格、法比奥・路易西分别掌舵威尔第《阿依达》与贝里尼《诺尔玛》许忠、张国勇执棒《兰花花》《红高粱》,尽显歌剧魅力。

众多闪耀的名字将首次出现在乐季: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乔纳森・诺特、小提琴家奥古斯丁·哈德利希、维多利亚・穆洛娃、安特耶·魏特哈斯、丽莎·巴蒂雅施维莉,钢琴家卢卡斯·杰努萨斯、小曾根真,大提琴家巴勃罗·费兰德斯,小号演奏家谢尔盖·纳卡里亚科夫,女高音莎拉·布莱曼、李晶晶等等。还有金郁旷、崔琳涵、沈靖韬、韦子健、朱熙萌、杜沛达以及范·克莱本、肖邦、伊丽莎白、ARD等六大国际比赛2025年的新晋冠军等,为乐季注入年轻音乐力量。

本乐季驻院艺术家计划将聚焦蜚声国际的笙演奏家吴巍,呈现四套类型多样、风格迥异的节目:既有与管弦乐队的笙协奏曲、携手管风琴家浜屋惠笙与管风琴双协奏曲,也有丝绸爵士三重奏,以及巴洛克室内乐,从爵士、即兴、古乐、到交响乐团,分享笙乐的无限可能性。

三大核心策划,构建跨时空的音乐地图

本季以三个主题策划为骨架,将 “回到未来” 的立意转化为可感的听觉体验。在乐团副团长汤宁看来,这既有对经典的深度挖掘,也有对本土声音的当代诠释,更有对艺术边界的大胆拓展。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副团长汤宁

历史留下的音乐宝藏,不仅通过后人的不断演绎延续着生命,更在它们的面貌经由后世作曲家之手得到进化和升华。作为乐季主题的直接载体,“回到未来”将见证一系列音乐大师的时间旅行:黄佳俊执棒施尼特凯复风格主义代表作品《非仲夏夜之梦》赖嘉静指挥马克斯・雷格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作品《莫扎特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景焕携钢琴新锐鞠小夫呈现欣德米特的新古典主义力作《第二号室内乐,为钢琴与12个独奏乐器而作》;还有沃恩·威廉姆斯《托马斯·塔利斯主题幻想曲》于京君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改编的室内乐团版本等。透过各个时代作曲家的手笔,听众将听见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对话。

2026年恰逢莫扎特诞辰 270 周年,“莫扎特光谱”系列涵盖作曲家不同体裁经典,全面呈现其音乐的复杂性与前瞻性。音乐总监吕嘉将执棒两场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带来“哈夫纳”、“林茨”、 “朱庇特”等交响曲;张弦将呈现第39号交响曲。协奏曲方面,柏林爱乐圆号首席曾韵演绎第四号圆号协奏曲;小提琴家安特耶·魏特哈斯宁峰师徒联袂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王晓明领衔第七号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家小曾根真呈现爵士版第九号钢琴协奏曲“热纳米”韦子健呈现第11号钢琴协奏曲,管风琴演奏家李艺花则将奏响F小调幻想曲F小调柔板与快板,展现莫扎特在键盘乐器上的另一重天赋。

2026年“六·一”前后,两场音乐会还将让不同年龄层听众走近莫扎特:面向学龄前儿童的 “遇见莫扎特:宝宝的第一场音乐童乐会”,以改编作品与互动舞蹈开启音乐启蒙;“音乐奇遇记”中《莫扎特彩蛋》藏着莫扎特父子的创作动机,实现 “老少咸宜” 的艺术普及。“交响电影《莫扎特传》” 则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音乐中,展现莫扎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延续 “乐是故乡明”的经典系列,中国音乐元素贯穿乐季始终,以八场音乐盛宴勾勒华夏音乐图景。9月,乐季开幕音乐会上的黄若《玄黄》拉开系列序幕;10月,两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音乐会接连上演:袁丁周晓琳刘嵩虎赵岭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演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同场呈现徐振民《枫桥夜泊》陈其钢《走西口》,随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联合音乐会,殷承宗、储望华等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将由罗维担当独奏演绎。明年初夏,张弦执棒陈其钢《二黄》赖嘉静则将诠释商沛雷《儿童组曲》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则将由指挥家黄屹执棒,展现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活力与多样性。

从左至右:鲍元恺、夏尔·迪布尼翁、尤卡·蒂恩苏

推动新作诞生,始终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核心使命之一。新乐季中,多部重要新作将迎来首演。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以八十高龄完成《炎黄风情》交响合唱版的委约创作。从 1991 年管弦乐版到 2025 年交响合唱版,作品历经 34 年打磨,11月由指挥家钱骏平执棒,携手王宏伟吴碧霞等歌唱家以及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北京爱乐合唱团共同世界首演。法国作曲家里夏尔·迪布尼翁受国家大剧院等多家机构联合委约创作的《沉默的诗》以中国经典《洛神赋》为题材,与圣-桑《诗人与缪斯》遥相呼应,由吕嘉携手丽莎·巴蒂雅施维莉戈蒂耶·卡普松带来中国大陆首演。尤卡·蒂恩苏受国家大剧院委约为驻院艺术家吴巍量身打造的笙与管风琴协奏曲常乐《二十四节气 —— 为钢琴、大自然声响、室内乐团而作的音诗》也都将在本乐季迎来世界首演。

“精致小交”

“无界室内乐”,小而精的美感与震撼

自上一乐季诞生以来,“精致小交”系列以小规模作品所展现出的精致美感和探索精神成为乐团艺术版图的重要延伸。本季系列进一步扩容至17套22场,其中既包含阿尔比诺尼、C.P.E.巴赫、海顿等早期交响乐先驱的“探路之作”,也将涵盖梅西安、欣德米特等20世纪作曲家标新立异的现代之声;既有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脍炙人口的永恒经典,也有帕特和多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意新作。

乐器组合的创新堪称亮眼。秦立巍领衔,用多把大提琴分别演绎拉威尔《波莱罗》皮亚佐拉《自由探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尹炯杰指挥,纳卡里亚科夫担任独奏,用小号与乐团碰撞出威德曼《归谬法》的先锋质感;吴巍合作江非凡,将笙与巴赫咏叹调德彪西《月光》等经典跨界融合,展现古老乐器的当代活力。艺术家阵容同样诚意十足:张洁敏焦阳孙一凡等指挥将在音乐会中相继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首席洛伦茨·纳斯图里卡-赫尔舒科维奇领衔弦乐团,钢琴家陈萨、大提琴家杨锰以及乐团单簧管首席杰米·桑切斯等也将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加入。明年夏天,吕嘉总监还将携双簧管联合首席徐慧静、圆号首席高永锺以两部理查·施特劳斯协奏曲为系列重磅收官。

“无界室内乐” 系列既珍藏历史赠予的经典,又不断打破边界,试验作曲家们当年无从设想的新组合与新关系。乐团弦乐组涵盖跨世纪对话,拾淳极简风岸与新晋成立的星云弦乐四重奏将先后登台,上演多赫南伊小夜曲贝多芬弦乐三重奏施尼特克为纪念斯特拉文斯基而作的《卡农》以及斯美塔那《我的一生》,钢琴家姜波强王紫桐将与乐团成员共同演绎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德沃夏克钢琴五重奏。管乐的舞台也十分耀眼:木管五重奏由乐团五位声部首席担纲,以伊贝尔的机敏短曲和克卢格哈特的典雅章法为新声音组合揭幕;火花三重奏作为新生力量,以清新风貌演绎多普勒哈恰图良马尔科姆圣-桑的经典名作。

涵盖国内外顶尖艺术机构和组合的合作团体阵容更为两个系列打开全新维度。联合艺术总监吴菡大卫·芬克尔亲率的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艺术家们,将联袂乐团音乐家,在两场音乐会中共呈莫扎特尤曼斯伊贝尔等经典室内乐作品;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携手崔琳涵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联袂林敬基,带来国际视野,传递新锐活力。

艺术体验的升维,“回到未来”回归本真

乐团团长李喆表示,新乐季中,乐团将继续构建体系化、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平台。通过讲座工作坊大师课等形式,携手穆洛娃、哈德利希、吴巍等艺术家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乐团将定期开放公开排练,为广大乐迷创造了解乐团日常工作的机会,感受幕后的热情与专注,共同见证一场演出从无到有的诞生。2022年创立的“NCPAO in the City 城市沉浸”子品牌将继续拓展版图,走出剧院,深入社区,拉近普通市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

乐团还将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普及教育,以乐团演奏家们卓越的技艺、经验和修为,来培育和灌溉新时代青少年的音乐才华,助力其乘风破浪。2024年,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管理运行的 “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远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作为亚洲地区的音年乐团代表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从2025年起,乐团受石景山教委邀请,负责石景山青少年交响乐团的艺术指导工作,新乐季乐团将继续为青少年音乐家们的音乐梦想保驾护航。

“我们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听见音乐最本真的力量。” 正如乐团团长李喆所言,2025/26 乐季 “回到未来” 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探索,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扎根本土、放眼全球” 的生动实践 —— 在回望中坚守初心,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文案:张婧睿

编辑:文乔岳

转载编辑:陈暮寒

图片:王丽瑶、贾鸿迦、李婉心

摄影:刘方

来源:国家大剧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