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外滩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206家企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AI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应用,这场盛会揭示了中国AI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外滩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206家企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AI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应用,这场盛会揭示了中国AI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2025年9月,上海外滩大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6.1万人次现场参会,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206家企业参加产业对接会,现场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50多项科技新成果首次亮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趋势——AI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迈向"产业落地"。全球AI创新的重心,已经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应用落地,中国企业正在这条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外滩大会的展览规模和成果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在10000平方米的科技主题展和5000平方米的科技集市里,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到AI技术如何从高高在上走向生活日常。
展会上,全球首款突破30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小诺"担任迎宾接待,自如地执行着接待任务。蚂蚁集团旗下具身智能公司蚂蚁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厨师能够全自动完成从取菜、炒菜到清洁的全过程,展示了AI在餐饮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疗健康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傅利叶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和AI健康应用AQ等创新产品,展示了智能康复科技如何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一位非洲小姐姐使用蚂蚁AQ APP检测到自己的黑眼圈后,虽然一边大喊"天塌了",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咨询如何改善。
这些场景不再是遥远的科幻想象,而是已经落地或即将商用的真实技术。正如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所言:"年轻一代的创新创业门槛大幅降低,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届外滩大会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首次举办了"全球主题日"。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主办方GFTN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InvestHK首次齐聚上海,共同探讨亚洲及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相聚,更是理念上的契合。三地盛会主办方同台对话,释放出强烈信号: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合规发展下的稳健创新、区域协同下的合作共赢,已成为引领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共识。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主办方GFTN的集团首席执行官Sopnendu Mohanty指出了亚洲新兴市场的特点:"市场大、步伐快"形成一种对新科技开放和积极尝试的市场文化;大量传统产业领袖正积极寻求数字化变革,跨产业协作让技术更务实更大规模地助力产业增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InvestHK)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环球总裁梁瀚璟表示:"我们发现内地全球领先,拥有很多优秀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企业,所以我们积极推动引入企业到香港,既为内地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也为香港赋能,助力本地生态圈的整体提升"。
这种区域协同的共识弥足珍贵。与会国际嘉宾评价道:"外滩大会充满生机,上海的创新活力令人惊艳,它也反映出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发展显示出惊人的韧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迎来爆发期。9月11日,支付宝宣布推出国内首个"AI付",率先打通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支付宝还和Rokid、雷鸟、小米等公司合作,让智能眼镜可以"看一下支付"。
外滩大会期间,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来"凑热闹",一边开车一边点了杯脱脂拿铁,展示了"2030年的支付"如何提前变成当下的"最时髦"。这些场景预示着金融科技正从"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向"Copy from China"(从中国复制)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全风控产品ZOLOZ是这种转变的典型案例。该产品可实现用户全自助、无人工干预完成"在线身份认证",将原本至少一周以上的注册时间,缩短至3分钟。如今,ZOLOZ技术已服务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多国金融App的"第一道门禁"。
医疗领域的AI应用同样值得关注。蚂蚁集团CEO韩歆毅以医疗场景为例,表达了技术主张:"相当长的时间内,AI都无法替代医生,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在医疗健康领域,AI落地面临三大难点:高质量数据、抑制幻觉以及最关键的医学伦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届外滩大会为年轻科创人搭建了崭露头角的舞台。大会通过科技智能创新赛、创新者舞台、前沿科技展区、"创投Meetup"等多元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展示机会。
仅科技智能创新赛就吸引近2万名科技爱好者与人工智能创业者参与,其中"00后"占比超过一半。这些年轻科创人投身于40余场论坛、三大技术赛事、一场创投活动,为科技产业的前沿研究、应用落地开疆扩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外滩大会首次设立"创投Meetup",帮助AB轮早期硬科技团队与顶尖投资机构合伙人"对对碰",用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高性能计算领域创业者乔梁是第一位步入"芯片及设备"房间的90后,他介绍太初元碁团队打造了基于自研AI加速卡的高密液冷智算集群,通过公有算力平台与专业运营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直接获得研发环境,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与运维成本。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认为:"AI原住民或是真正能做出下一代超级智能体的群体,应当允许他们身上有更多个性化的风格,而不是严格用CEO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种投资理念的变化,反映了创投圈对AI创业新趋势的适应和拥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滩大会展示的AI应用正从概念走向产业落地,图为大会现场。
新加坡、香港、上海三大金融科技盛会主办方首次同台对话,形成区域协同共识。
外滩大会展示了AI应用产业化的美好前景,但我们是否过于乐观?有分析认为,当前AI应用仍然面临着商业化难题、伦理挑战和技术瓶颈。正如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所指出的,真正适合商业化的往往是"不那么性感"的技术,而不是最前沿的算法创新。在医疗等严谨行业,AI应用更是面临着数据质量、算法幻觉和伦理责任等多重挑战。更重要的是,当大型科技公司加速AI布局时,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压?在AI热潮背后,我们是否需要更冷静地思考技术的边界和社会的真正需求?这些问题答案,将决定AI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商业模式X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