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协同联动 产旅融合 文化赋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0 07:39 1

摘要:金秋九月,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主题的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探索聚焦“五带”之一的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在邢台设主会场,在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邯郸设分会场,合力讲好太行故事。

协同联动 产旅融合 文化赋能

——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亮点透视

9月17日,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在邢台市抱香谷骑行小镇骑行。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

一次办会理念的突破创新,一届精彩纷呈的文旅盛会。

金秋九月,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主题的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探索聚焦“五带”之一的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在邢台设主会场,在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邯郸设分会场,合力讲好太行故事。

一场独具匠心的资源推介,一次品牌打造的全新探索。

五市接力,错时举办。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太行山沿线文旅资源和多元业态,形成持续性宣传推广热潮,让太行品牌熠熠生辉,助力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建设。

协同联动,美美与共

“巍乎哉,太行山!横亘朔野,雄峙八荒。绵延八百里,磅礴千仞峰……”9月16日晚,慷慨激昂的《太行赋》朗诵,拉开壮美太行·河北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推介活动序幕。

一条根祖文化研学路线,串联起泥河湾遗址、唐尧故里、黄帝城遗址、娲皇宫等文化遗址;一条红色研学路线,带你走进感悟太行精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平山西柏坡、易县狼牙山等红色遗址遗迹;一条太行古城游路线,让你在邢台好南关历史文化街区、邯郸广府古城、正定古城中穿越历史风烟……

借助省旅发大会平台,今年河北省以太行山文化旅游带为核心,精心设计推介了多条展示太行不同魅力的研学路线,将分散的优质文旅资源串联,“太行明珠”更加耀眼。

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旅发大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整体跃升的创新平台。本届省旅发大会从“一地”扩展为“一域”,由“一市主办”扩展为“多市联办”,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统筹推进太行文旅一体化发展,打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丰富产品体系,解锁太行山N种新打开方式,满足全年龄段游客不同需求。本届省旅发大会集中打造了“壮美太行”八大场景,用短线引爆市场、以长线培育产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围绕擦亮太行品牌,河北省创新营销推广方式,发布太行山文旅形象标识,在全网统一进行宣传推广。同时,首次将宣传推广时间线拉长,贯穿整个9月。大会前后,5个会场还联动开展5个系列100余场“太行周末”特色主题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届省旅发大会爆款频出,破圈聚势,文旅流量变“留量”。河北太行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基底。

产旅融合,激发活力

一业兴百业旺。作为带动性和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可以撬动千行百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太行山里,不仅有看不尽的奇峰秀水,更孕育了无数宝藏。

在“暖意绒绒”展区,躲进“软fufu”的毛绒玩偶怀中打卡,获得毛绒治愈的情绪价值;在“见你一面”展区,一站式采购太行山沿线名优特产,体验一次美食之旅;在“逛瓷逛瓷”展区,欣赏精美瓷器,来一场“进货式旅游”……9月16日,在邢台市抗大1940街区“县”在出发·河北县域特色产业赋能文旅市集,来自山东的游客曹奕飞沉浸式体验后直呼过瘾。

在邯郸分会场,山李冀·李家庄山游市集同样圈粉无数。在这里,游客既能品尝地方特色小吃,又能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自9月8日正式开业至19日,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

本届河北省旅发大会首次将太行山沿线5市75个县域特色产业融入文旅场景,推出“太行优品藏惊喜”创意市集购物场景,推动文旅与县域特色产业双向融合、互促共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植入新业态,催生新经济。与会专家表示,应大力推动旅游业与不同产业的结合,如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为产业创新和转型提供新动力。

文旅搭台,产业唱戏。内丘酸枣做成了饮品、沙河玻璃变身精美工艺品、白沟箱包有了露营产品……太行山沿线五市通过深化产旅融合,创新产品供给,使特色产业焕发新生。

本届省旅发大会期间,线上举办“太行山珍”专场直播带货活动,线下举办“村光大道”清河羊绒T台秀,推介并销售太行山沿线具有地方特色和潮流感的高品质产品,实现以展促产、以展带销,把文旅流量变成更多产业增量。

近年来,河北因地制宜挖掘太行山沿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广宗自行车、怀来葡萄酒、阜平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做足“美”的文章、放大“特”的优势,河北产旅融合正“融”出更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文化赋能,叫响品牌

太行壮美,因为它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英雄之山。

本届省旅发大会,将太行山沿线五市紧密串联,成就了一次全面展示太行文化底蕴的绝佳机遇。观摩路线精心策划,活动安排环环相扣,深藏于太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等文旅资源热度爆表。

从登上“抗大号”客运列车那一刻起,应邀参会的香港《凤凰周刊》记者李泽红便渐渐地被“红色”包围。

这是河北省首条红色旅游专列。它直达抗大陈列馆所在的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在抗大陈列馆聆听抗大总校师生在此坚持敌后办学的历史,到抗大1940街区体验沉浸式演绎,李泽红对红色太行一下子有了具象化的感知。

新载体丰富了红色旅游场景,生动诠释了太行精神。红色太行持续升温,让游客带走一份属于河北的独特记忆。

好的文化体验,核心在于故事化与情境化,在于可感可知、可亲可近。当游客置身于多样化的沉浸式空间时,文化便不再遥远。

在邯郸分会场,邺城博物馆用数字化技术呈现邺城都城变迁,游客可以在互动区体验建安文学、邺城成语文化;踏入邺城考古博物馆,“天地中轴·探寻源点”VR大空间项目,1∶1还原了公元220年邺城的中轴大街。

这是一次历史严谨性与数字趣味性的完美融合,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公众参与的深度联动。现代技术的巧妙运用,让游客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情,更加深入地理解太行历史文化的内涵。

太行文化的厚重,同样沉淀于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中。河北太行山区域现存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2项、省级501项。

抗大1940街区的邢窑陶瓷主题馆里、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非遗工坊内、张家口非遗文创展销市集上,人们挑选着邢白瓷做的瓷器盲盒、广宗柳编技艺编织的鱼和蔚县剪纸冰箱贴。

无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多种非遗跨界融合,以鲜活姿态、创新形式渗透到人们现代生活中。太行山的文化内涵,借由一件件特色产品,被游客欣然带回家。

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创新传播,塑造出具有河北辨识度的太行文化IP矩阵,让文化传承弦歌不辍,也为人们的旅途注入灵魂。

当散落的美景串珠成链、织链成面,太行山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壮丽篇章,带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次大会带来的远不止一时的话题热度,更是推动太行山区域能级跃升、产业转型升级的持久动能。”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荣丽说,下一步,河北省将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米彦泽 宋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