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红婵从东京奥运横空出世的“跳水天才少女”,获得不少国民的赞誉,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略带腼腆的大一新生,这份喜讯本应满是祝福,可却引起了不少网民的争议。
九月的暨南大学迎来了不少新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人就是18岁的全红婵。
2025年9月13号,全红婵穿着淡黄色的POLO衫,站在迎新典礼的发言台上,众多学生代表的C位。
据悉,校方还为全红婵定制了最长8年的弹性学制,让她可以训练与学业得以兼顾,未来能继续为国家带来荣誉。
作为运动训练专业的知名新生,她捧着自己的奥运服与院长合影,腼腆的笑容里藏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细细看过两人的合照,才发现这名院长是短跑名将苏炳添,台下,不少学生和老师举着手机记录眼前的这一幕。
全红婵从东京奥运横空出世的“跳水天才少女”,获得不少国民的赞誉,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略带腼腆的大一新生,这份喜讯本应满是祝福,可却引起了不少网民的争议。
在全红婵开学典礼的照片里,她的脸比之前看起来要圆润一些,不知道是衣服版型的原因,还是因为什么,她的身材稍微有些走样。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留下了自己的评价,评论区快被“身材走样”、“要退役了吧”的评论刷屏,你以为这就完了?还不止。
紧接着有人翻出全红婵特招生的身份,一些质疑声纷至沓来,其中说的最多的是“整日投身训练,哪有闲暇时间读书,不过是借特招之名混取学历罢了”。
更令人无奈的是,早年的一些旧争议也被人翻了出来,全红婵曾经“赚大钱给妈妈治病”的言论再次被批“功利心重”,比赛间隙吃零食,也能被嘲“不自律”,连说话带口音都被放大成“文化水平低”。
风波还远远不止于此,此前就有不良媒体编造“全红婵捐400万给母校”的谣言,配上模糊的凌晨转账截图,可实际上她世锦赛奖金仅10万,校方也紧急出面辟谣“从未听说此事”。
此外,还有人用AI合成她和家人的声音,直播间冒充“婵宝”卖土鸡蛋,一些偏激的受骗消费者甚至把怒火撒向她的家人,全红婵的哥哥不得不反复澄清“与自家无关”。
明明一家人都在低调生活,却总被流量裹挟着推上风口,事情闹得太大,《解放日报》也出面帮全红婵平息流言。
全红婵变“胖”属于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这是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该被苛责,至于“特招生资格”,她早用奥运金牌、好成绩证明。
体育领域的卓越贡献,本就该成为全红婵进入高校深造的底气。
面对这一切,全红婵没逃避,她在社交账号简介里留下了30个字:好好好,那咋了,你啰嗦了,如何呢,又能怎,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份“不被外界打乱节奏”的坚持,不禁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郭晶晶。
当年的“跳水皇后”也曾因脸型被笑“像福娃”,因边备战奥运边修学分被批“分心”,可她从不在意杂音,面对争议不辩解,用行动平衡训练与学业,把外界的苛责变成前进的动力。
每天专注于跳板,用一枚枚金牌回应质疑,退役后仍坚持完成学业,如今更成巴黎奥运会裁判长,由此看,如今的全红婵,何尝不是正走在郭晶晶的“老路”上?
郭晶晶或许也没料到,二十年后会有这样一位18岁的小将,复刻着自己当年的成长轨迹,不是复制荣誉,而是承袭那份“守心而行”的韧性。
全红婵的“老路”,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代代运动员面对困境时,那份不卑不亢、专注自我的精神传承,全红婵与郭晶晶的“老路”,也是运动员突破外界定义的成长之路。
我们不应以“完美标准”对18岁的全红婵求全责备,而更需看到她于训练与学业间的辗转奔波,以及面对争议时的坚韧不拔与执着坚守。
这份对热爱的执着、对自我的笃定,正是体育精神的鲜活体现,尊重运动员的成长节奏,给予包容与理解,才能让更多像全红婵这样的运动员,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
抖音@人民日报 2025-09-14 所发内容
抖音@杭州网 2025-09-15 所发内容
来源:万无医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