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聚“五共”之力,破城乡教育壁垒

360影视 2024-12-23 11:57 4

摘要:近年来,“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乡村学校发展受到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优质生源外流等诸多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2024年以来,宁陕县积极探索“五共”教育改革路径,打破城乡教育壁垒,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宁陕教育优质均衡

近年来,“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乡村学校发展受到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优质生源外流等诸多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2024年以来,宁陕县积极探索“五共”教育改革路径,打破城乡教育壁垒,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宁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有1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8名教师在省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2所学校获评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秋季入学有33名学生转回原籍学校就近上学,宁陕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组建了教共体建设工作专班,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并结合全县教育实际,制定印发了《宁陕县建设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采用“核心校+成员校”的方式,将全县25所义务教育学校组建为宁陕县初级中学、县第二小学2个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由核心校校长担任教共体总校长,各成员校校长担任教共体副校长,接受核心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并分管教共体工作,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建,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及校际办学差距,真正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教共体把单个“学校人”转化为不分你我的“教共体人”。核心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选派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为成员校带去先进的思想、信息、文化等,成员校教师得以近身观摩、汲取精华;同时,成员校独有的乡土文化、自然实践基地,反向为核心校孩子打开认识乡村、了解民俗的“新视窗”,城乡教育相互融通,彼此促进,教共体内部师资力量正在逐步提升。今年,补充新教师43名,组织31名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对15名新教师进行“首站”培养,选送9名优秀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培训学习。同时,宁陕中学与成都七中开展合作办学,开设网络直播班,50名高一学生与名校成都七中学生“同上一节课,共享一名师”;对接西安高新区6所名校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引进18名骨干教师来宁支教帮教,压茬选派38名骨干教师到西安高新名校跟岗学习锻炼,开展“影子培训”、教研座谈等活动,以“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持续共享和互补,城乡教育差距渐次弥合。

除师资共用、教学同频外,教共体“财物”也实行共管、共用。教共体将各学校公用经费按比例进行统筹使用,明确统筹金额、支出用途等,集中财力解决短板弱项问题;各教共体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各学校实验仪器、实践基地和信息设备等硬件资源可合理调配。另外,为突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困境,教共体还借助“智慧教育”,拓宽教育资源流动渠道,利用网络同步课堂,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今年,宁陕县投入40余万元资金建设“空中课堂”,新建智慧教室11个,以直播互动方式常态开展名师课堂,让师生同步学习、同屏互动,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学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

教共体内以文化为基础,立足实际,走“和而不同”的发展之路,既尊重各校现有的文化,倡导“一校一品”,又取长补短,塑造共同的文化品牌。今年,累计举办校际间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类德育活动100余场次;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书画展示、征文演讲大赛活动,共233人次荣获市级以上奖项;宁陕中学被评为陕西省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优秀学校”和陕西省第14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组织学校”;建成省市级以上研学基地7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2024年“青少年进森林”研学实践教育启动仪式在宁成功举行。经校际交流与互动,城乡文化得以充分对接,促进了城乡学生间的文化开放、接纳和认同,实现了教共体内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在考核评价中,不再孤立审视单个学校的成绩、表现,而是着眼各教共体整体工作的提升,有效抑制“浅层合作”等不良现象。把“五共”建设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优树先、奖惩兑现、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此外,为加快提升教共体运行质效,还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以考核共评激活内生动力,营造了比学赶超、互促共赢的干事创业氛围。

目前,教共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宁陕县城乡、校际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正在逐步实现,让我们聚集点滴之力,多措并举,为教共体建设添砖加瓦,打破教育“壁垒”,实现教育“共富”。

作者:喻杨 向永福

供稿:宁陕县教育体育局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