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了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评审结果。大连交通大学由李铖钰老师指导、詹天佑学院学生葛茂宁和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张鹤完成的作品《光与路:兆文忠教授的科技教育之旅与精神传承》荣获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奖,是辽宁省唯一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
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了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评审结果。大连交通大学由李铖钰老师指导、詹天佑学院学生葛茂宁和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张鹤完成的作品《光与路:兆文忠教授的科技教育之旅与精神传承》荣获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奖,是辽宁省唯一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作品。大连交通大学关工委还是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受表扬的省属及其他部委所属院校关工委之一。
光与路:
兆文忠教授的科技教育之旅与精神传承
有一束不灭的光,照亮着科技与教育的前行之路,他就是大连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兆文忠——我国轨道车辆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领域里的一位著名专家。回顾他教书育人的几十年,虽一路曲折,但他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踏实而坚定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这句简单而质朴的话语,正是兆文忠教授毅然放弃美国绿卡、坚定回国的最佳诠释。早在1989年4月,兆文忠教授第一次出国深造,当时国家经济并不太好,兆文忠教授深知这个机会背后承载的是国家的期望,他认为学成归国报效是必须的。事实证明,放弃绿卡回国的决定是他人生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回国以后,他埋头苦干,带领科研团队,深入铁路工厂第一线,利用数值仿真手段,为工厂解决了大量的棘手难题,深受爱戴。在教学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其中包括二十名博士;在学术创新上,先后出版了三本专著,其中,《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理论与方法》受到业界普遍好评。
他参与了国家铁路六次大提速,在实践中,他发现如何在设计阶段有效识别重要承载焊缝上的疲劳隐患,是我国轨道车辆制造厂最关注的一个难题。为此,他首先消化国际上公开发表的先进设计标准,并将其翻译成中文;然后,无偿地把这些标准的译文在工厂网站上发布,并提供计算方法与程序,同时面对面地进行理论指导。
努力必有收获,2016年,在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兆文忠教授与世界著名专家合作,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自己的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标准,该标准内嵌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模型与算法,从而为我国焊接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国家高铁开发初期,由于服役环境的改变,从国外引进的某型号高速动车组的焊接构架,被发现有严重的疲劳隐患。为了尽快消除这一隐患,在那些日子里,他经常早上乘坐第一趟航班飞到北京,晚上再返回大连,每周“五加二、白加黑”地忘我工作,用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大量繁复的计算与验证,隐患终于被彻底消除。
人常说,兆文忠教授是“不知疲劳的抗疲劳专家”。虽已年逾八旬,但是他“好”为学生友,为大一新生讲《开学第一课》,随叫随到;为研一新生讲《有理走遍天下——同工科研究生谈打好理科基础的重要性》,当仁不让。他的讲座深入浅出、亲历的案例生动,无不让学生聆听动容,受益匪浅。
此外,大连交通大学上报的作品《薛钰芝:五老精神照华夏,甘洒余晖映朝阳》和《匠心筑梦,轨道车辆结构上的坚守》分别获2024年辽宁省“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奖和优秀微视频奖。
本次活动以“教育强国、奋斗有我”为主题,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以及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为建设教育强国奉献青春和力量。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