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董明珠“打假”小米空调第一仅过去5个月,她再次语出惊人,将格力和小米推上了风口浪尖。事情的起因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称,小米空调因为专利侵权赔了格力50万元。12月16日,相关冲上热搜,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火速回应,表示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
大家电,会是小米的下一个增长点吗?
图源 / 微博@王化
不仅如此,小米还抛出了大家电工厂动工建设的消息,预计明年将具备自研自产小米空调的能力。看这架势,小米是要在大家电业务上大展拳脚。 近年来,小米已经在开拓新业务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以曾经饱受争议的造车为例,自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算起,小米的股价从14.94港元/股,上涨至如今的31.65港元/股,涨幅超100%。 造车为小米带来了资本市场上的回报,但同时它也是个“吞金兽”,前期很难实现盈利。即便小米有着1516亿元的现金储备,也不得不省着花,同时还要发力其他业务来“富养”造车。大家电业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毛利率比智能手机更高,市场规模庞大,可以承担为汽车业务“输血”的重任。 然而,面对那些在家电领域深耕多年的传统企业,小米能成功突围吗?图源 / 「定焦One」制作
回顾起来,小米做家电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年推出的小米盒子、小米电视成为明星单品。随后品类逐渐拓展,包括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等。 2019年是关键的一年,产品上,小米一口气发布了冰箱、燃气灶、吸油烟机、微波炉等产品,完成了黑电、白电、厨电、小家电的布局。架构上,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并全面发力白电市场。战略层面,雷军强调大家电是小米AIoT战略的关键部分,并将大家电定位为未来十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 分品类来看,我们主要关注最核心的四类大家电: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其中,电视是小米的优势品类。洛图科技 (RUNTO) 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视市场销量的前三名依次是海信、小米、TCL,均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三者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 但从大盘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811.5万台,较2023年同期下降6.6%。受限于国内电视市场大盘的连续衰退,目前小米电视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太大的突破。 空调属于小米正在发力追赶的一个品类。 第三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17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55%。小米还在财报中指出,智能大家电收入大增,主要得益于中国大陆空调出货量增加所致。 根据奥维罗盘2024年空调线上市场占有率数据 (截至11月17日) ,小米以11.82%的份额排在第三位,与前两名美的 (25.17%) 和格力 (24.51%) 存在明显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美的和小米的市场份额都有所增长,而格力下降了2.91%,这可能给格力带来了一定压力。 相比之下,小米的洗衣机、冰箱和头部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季度,小米的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超81万台、48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0%、50%,均创历史新高。 尽管增速明显,但这两个品类中,海尔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上述奥维罗盘数据显示,冰箱线上市占数据中,小米以4.17%的份额排在第五位,海尔以31.94%排在第一;在洗衣机线上市占数据中,小米以4.23%也排在第五,海尔则以30.44%位列第一。 整体来看,小米大家电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扩大,盈利能力提升,战略地位也日益重要。图源 / 高德地图
在卢伟冰的描述中,小米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受益于小米线下渠道的拓展。为此,「定焦One」于12月下旬走访了广州市白云区附近的小米之家门店,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的范围内就有6家小米之家,其中1家还在装修待开业。它们大多集中在商业广场,也有开在主干道路边显眼处。 与店员交流得知,小米之家目前采取直营与加盟并存的模式,直营店由小米公司直接运营和管理,而加盟店则是通过与小米公司合作,由合作伙伴负责运营和管理。 小米官网的门店信息显示,广州市目前有15家直营店,193家加盟店。回想2021年,小米之家在广州的开店计划仅3家。图源 / 「定焦One」 拍摄
「定焦One」走访的是加盟店,店内显眼处陈列着手机、平板、笔记本等数码产品,也有电视、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大家电产品。当顾客有产品了解需求时,店员会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和亮点,也会展示和其他产品的联动。这种模式的购物体验比家电卖场更吸引年轻人。 这就涉及到了小米大家电快速发展的第三点:与传统家电企业不同的生态策略。传统家电企业普遍聚焦于单件产品,直到近些年智能家居和套系家电概念兴起,才开始有意识地将多件产品整合为统一整体。 而这正是不少互联网企业强项,其中华为、小米是代表性企业,无论是手机、耳机、电脑,还是汽车、家电,它们是站在生态层面打造产品,产品本身足够好用的同时,还要跟其他产品联动,在潜移默化间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倾向。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做产品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听劝”。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场景需求做创新,这令它们的产品迭代频率远超传统家电企业。图源 / Euromonitor,国信证券整理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23年主要大家电市场全球规模约3376亿美元,其中中国、北美、西欧、日韩澳新等家电成熟市场合计规模2482亿美元,占到全球主要大家电市场规模的74%,拉美、东南亚、东欧、中东非、印度新兴市场合计规模790亿美元,占到全球主要大家电市场规模的23%。 综合人口和家电市场规模,新兴区域人口数量是成熟区域的一倍多,但大家电市场规模还不到成熟区域的1/3,人均家电支出仅为16美元,远低于成熟区域102美元的水平。种种迹象表明,新兴区域大家电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假设在理想情况下,未来新兴区域的人均家电支出不断提升,即便成熟区域增长停滞,大家电市场也至少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事实上,出海几乎是传统家电企业寻求增量的共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的就开始为GE、松下、LG、东芝等海外大品牌厂商提供OEM、ODM服务,并在海外投资建厂,推动自有品牌出海。经过多年深耕,海外业务在美的总营收的比重越来越大。 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海外业务收入达910.76亿元,营收占比为41.92%。同时,海外业务收入增速为13.09%,高于国内8.37%的收入增速。今年三季度,美的海外电商销售收入保持50%的增长。 同样靠出海获得增量的还有格力,其202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格力产品已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占出口销售总额近70%。公司外销营业总收入148.25亿元,同比增长15.64%。 卢伟冰此前表示,目前小米大家电中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均来自中国市场,下一步小米将考虑大家电如何有序出海。 出海对小米来说并不陌生,海外市场为其手机业务提供了不小的助力。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3.8%,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此前的经验有望加速其大家电业务的出海进程。 2024年是小米IoT业务爆发的一年,大家电能否持续增长,仍待市场和时间的验证。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