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7日,第34届欧洲皮肤科与性病学会(EADV)在法国巴黎如期召开。会上,阿根廷知名皮肤科专家Margarita Larralde教授就“痤疮分级诊疗路径”发表专题演讲,系统梳理了从病情评估、治疗选择到长期管理的全流程策略。本文基于其演讲内容,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分层联合,长期维持
整理丨果子羊
2025年9月17日,第34届欧洲皮肤科与性病学会(EADV)在法国巴黎如期召开。会上,阿根廷知名皮肤科专家Margarita Larralde教授就“痤疮分级诊疗路径”发表专题演讲,系统梳理了从病情评估、治疗选择到长期管理的全流程策略。本文基于其演讲内容,结合临床实践,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一份详实、可操作的诊疗参考。
图1:Margarita Larralde教授
痤疮诊疗的核心难点在于“个体化差异大”,不同患者的皮损类型、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如瘢痕、炎后色沉)及基础情况(如妊娠、年龄)均存在差异,若评估口径不统一,易导致治疗方案偏差。Larralde教授强调,“先分层,再治疗”是痤疮诊疗的首要原则,评估需覆盖4个核心维度,同时明确诊疗目标,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皮损类型与累及部位
首先需明确患者的核心皮损类型及累及范围,这是判断治疗强度的基础:
皮损分型:分为粉刺型(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丘疹脓疱型、结节/囊肿型,其中结节/囊肿型属于“高炎症风险皮损”,往往提示需更积极的治疗;
累及部位:除面部外,需重点评估是否累及胸背(皮脂腺密集区域),胸背痤疮因皮损隐匿、易遗留瘢痕,治疗方案需适当强化(如联合系统治疗或辅助治疗)。
➤严重程度与风险因素:推荐使用PGA(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评分,同时评估是否存在瘢痕、炎后色沉(PIH)及其对患者心理、社交功能的影响。
➤特殊人群考量:包括妊娠期/备孕女性、青春期患者、成人女性U区痤疮、合并脂溢性皮炎或玫瑰痤疮等。
➤诱发与加重因素:如机械性摩擦(口罩、头盔)、化妆品使用(厚重底妆、卸妆不足)、护发产品残留、作息紊乱与精神压力等。
Larralde教授强调,痤疮诊疗的目标并非“消除当前皮损”,而是实现“控炎与防疤并重,降低复发与耐药风险”,贯彻“早干预、分层联合、长期维持”的原则。
Larralde教授指出,轻–中度痤疮的核心病理机制为“角化异常+炎症+微生物定植(痤疮丙酸杆菌)”,治疗应以局部治疗为主,通过“多靶点联用”实现“高效控炎、预防进展”,同时避免耐药性产生。
图3:痤疮局部治疗方案(图源讲者PPT)
➤维A酸类:角化重塑与抗炎基石
使用方法:夜间涂抹,初期可隔日使用以建立耐受,配合保湿剂减轻刺激。
➤过氧化苯甲酰(BPO):快速抑菌不耐药
➤外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杜绝耐药
➤基础护肤与物理因素管理
清洁:每日1–2次,选用温和弱酸性洁面产品,避免磨砂和强力去油。
Larralde教授强调,在治疗4–8周后评估疗效,若效果不佳需考虑升级或联合系统治疗。
Larralde教授提到,中重度痤疮通常需系统药物治疗,适用情况包括:广泛皮损、结节/囊肿型、胸背受累、高瘢痕风险、频繁复发及明显心理社会负担。
图4:系统治疗方案(图源讲者PPT)
➤口服抗生素
疗程不宜超过3个月,需联合局部维A酸和BPO以增强疗效并减少耐药。
➤抗雄激素治疗(适用于女性)
治疗3–6个月评估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不规律、乳房胀痛。
➤口服异维A酸
适应证:结节囊肿型痤疮、中度痤疮伴高瘢痕风险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心理社交功能者。
关键管理:累计剂量达标、定期监测肝酶与血脂、处理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
对于不适宜系统治疗或需辅助增强疗效的患者,Larralde教授提道,可考虑以下操作与器械治疗:
光电器械:包括蓝光/红光、激光与强脉冲光(IPL),主要用于抗菌、抗炎和控油。
光动力疗法(PDT):适用于中度炎症性痤疮,尤其对传统药物不耐受者。
化学换肤与微针:改善肤质、促进药物渗透,适用于粉刺型和色素沉着型。
局部操作:如粉刺清除、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用于消炎退肿)、较大囊肿的切开引流。
图5:器械治疗时机(图源讲者PPT)
器械治疗通常与药物联合优于单用,尤其在系统用药存在禁忌或患者不耐受时,可作为有效替代策略。
➤药物维持:
➤随访频率:
初始治疗每4–8周复评,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8–12周。
➤复发预警与干预:
关注月经周期、季节变化、压力因素、皮肤屏障状态及化妆习惯改变。
对瘢痕或PIH高风险人群,应持续防晒并维持维A酸使用。
➤患者教育:
帮助患者理解痤疮慢性、复发的特性,建立合理预期与长期自我管理能力。
Larralde教授的演讲为痤疮诊疗提供了一条清晰、结构化且可推广的路径。通过统一分层、明确局部与系统治疗指征、重视维持与复发管理,她将痤疮治疗从以往“发作-治疗-停药-再发”的循环,转变为“规范启动-联合控制-长期维持”的连续管理模式。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始终如一: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形成、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痤疮虽为常见病,但通过科学分级与个体化处理,皮肤科医生完全有能力助患者打赢这场“面子之战”。
意犹未尽? 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EADV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