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粉虱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害虫,它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会吸食作物汁液、传播病毒,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绝收。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害虫,它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会吸食作物汁液、传播病毒,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绝收。
以下为你介绍灭白粉虱的最佳方法:
首先是农业防治:
1• 清洁田园: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及杂草,深埋或烧毁,减少白粉虱的越冬场所和虫源基数。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可消灭部分隐藏在土壤中的蛹。
2•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与白粉虱不喜食的作物进行轮作,如葱、蒜等,破坏白粉虱的生存环境,降低其繁殖和危害程度。
3• 培育无虫苗:在育苗时,要选择远离白粉虱发生严重的地块,对育苗棚进行彻底消毒,使用防虫网隔离,防止白粉虱进入,培育出无虫健壮的幼苗。
其次是物理防治:
1• 黄板诱杀:白粉虱具有趋黄性,可利用这一特性,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
将硬纸板或塑料板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机油或凡士林,挂在高于植株顶部20厘米左右的地方,每亩悬挂30块左右。
为增强诱捕效果,可在纸板边沿滴几滴白醋。
清晨挂板效果较好,连续悬挂三周能有效诱杀大量成虫。
2• 防虫网阻隔:在大棚通风口和门窗处设置防虫网,防止白粉虱进入棚内危害作物。
防虫网的孔径要合适,既能有效阻挡白粉虱,又能保证通风透光。
再有是生物防治:
1• 释放天敌:可释放丽蚜小蜂、草蛉等天敌昆虫来控制白粉虱的种群数量。
丽蚜小蜂能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内,使其死亡;草蛉则可捕食白粉虱的成虫、若虫和卵。
在白粉虱发生初期,按照一定的比例释放天敌,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 使用生物农药:如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它们能感染白粉虱,使其致病死亡。
这类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
最后一个是化学防治:
1• 选择合适药剂:白粉虱对一些常用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
例如,在苗期防治若虫,可选用噻虫嗪 + 吡丙醚的组合,前者内吸性强,能使虫吸食带药叶片后死亡,后者专杀卵和幼龄虫;
爆发期可使用呋虫胺 + 氟啶虫酰胺,呋虫胺见效快,能快速杀死成虫,氟啶虫酰胺可让虫绝食、脱水死亡。
此外,烯啶虫胺混合噻虫嗪、联菊啶虫脒混合螺虫乙酯等配方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且不易产生抗性。
2• 掌握用药时机和方法:抓住白粉虱的薄弱环节进行施药,如在卵孵化盛期和低龄若虫期用药,能提高防治效果。
喷药时要确保均匀周到,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因为白粉虱多集中在叶背产卵和栖息。
可采用“三翻一扣,四面打透”的喷雾方法,保证药剂覆盖到植株的各个部位。
同时,可结合随水冲施或滴灌药液的方式,使药剂更好地被作物吸收,增强防治效果。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根据白粉虱的发生情况、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作物的不良影响。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农业害虫防治资料。
来源: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