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少年李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5:04 1

摘要:目前网络上热议的“书法少年李明”,是一位13岁、来自广西贺州的少年。2025年8月28日,李明书写《将进酒》的视频被《人民日报》转发,3小时获赞超300万,最终点赞量破千万,评论数超10万条。‌‌

目前网络上热议的“书法少年李明”,是一位13岁、来自广西贺州的少年。2025年8月28日,李明书写《将进酒》的视频被《人民日报》转发,3小时获赞超300万,最终点赞量破千万,评论数超10万条。‌‌

李明出生于广西贺州平桂区羊头镇金竹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务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提供专业的书法培训环境。他的书法兴趣始于一次校园文化节,看到学长学姐的书法展示后深受触动,随后向父亲请求购买毛笔和墨水,开始了自学之路。尽管初期缺乏指导,他通过观看免费网络视频和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书法技巧。

李明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笔触豪放洒脱,代表作包括《将进酒》《海纳百川》和《百福图》。其中,《将进酒》的创作视频被人民日报转发,因其一气呵成的流畅性和与李白诗作的契合度引发热议。他的“百福图”由100个形态各异的“福”字组成,结构精准,被网友称为“打印机级别的书法”

李明最让人动容的,不是他写了多漂亮的字,而是他在如此简陋的环境里,依然把书法当成一件神圣的事。他没有好笔、好纸、好老师,他只有最纯粹的热爱和最克制的家庭。

就这么一书法少年因为广大网友的热爱,受到了无数书法专业人士阴阳怪气批评教育,摘录部分批评声如下:

墨品书法网:他的作品“路子走歪了,缺乏临帖练习,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指点”,却获得千万点赞,这本身就被视为对书法正统的“羞辱”。新余市群众文艺爱心志愿者协会: 真的是拔苗助长!!写了一手的江湖字。可惜了哦。[发呆][尬笑][酷拽][酷拽][酷拽]

@芥子豆: 江湖...字。。。别误了孩子,拜个师父吧

@顛倒飯僧: 拜师没有用了。废了,纠正不过来的[流泪][流泪][流泪]

@笔山有路: 大家还记得《伤仲永》这篇课文吗

@雪雷: 有点天赋,好找个老师,认真写写历史经典,放过孩子。

面对成千上万的网暴,不知道十三岁的书法少年李明怎么面对?

但网友们受不了了,群起反攻:@崖铁松: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感觉[捂脸][捂脸][捂脸]

@新顺昌: 看样子李明同学拉屎在不少书法界的碗里?

@浪子不回头: 李明同学,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吧,争取在抖音好好搞,这也许是李明这辈子最大的机遇,只要搞好抖音你就比他们深耕几十年的还要牛逼[捂脸][捂脸]别听他们的,你一但听他们的,你大概率会打螺丝[捂脸]赶紧一心搞抖音[捂脸][捂脸][捂脸]

@Lucky星: 不要瘦驴拉硬屎了,书法虽然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艺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好的字也会被电脑所冲击,现在的人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不错啦,不要说这个入流那个不入流啦,只要老百姓能认得并且认可就行了,现在入流的伪专家学者都不受人欢迎了[捂脸][捂脸][捂脸]

@蓝天: 什么字体,都是人创造!艺术,就是给人美的感受!只要写的好,更多的人认可,就是好字体,孩子加油!不要被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小丑们干扰了。@珍珍户外(鱼见愁): 我就喜欢江湖体,任何流派得到认可就是自己的流派!假大师太多了,不要被他们左右!做好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比心]

@槑来槑去: 不管哪一种书法体,只要有美感和愉悦感,老百姓觉得好就行~艺术本来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这也是它存在的最大合理性,不是哪几个所谓的主流书法家说了算的,他们也代表不了中国文化![感谢][感谢][感谢]

@来自星星✨: 李明同学是书法界一个照妖镜[尬笑][尬笑][尬笑]

@兔子1219: 让那些每天老老实实临帖的孩子们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书法原来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成为书法家[呲牙]

两者针缝相对,水火不容。绝大多数老百姓反感专业书法家对李明书法的批评。谁对谁错不言而喻。

其实每一个行业只要热爱并付出行动,持之以恒都会取得成绩,如爱因斯坦,维持根斯坦,比尔盖茨,马斯克,饺子等等,他们伟大在于颠覆和开创,为什么书法可以例外呢。

专业人士对李明的批评之所以集中且尖锐,并非单纯“眼红”或“打压”,而是因为他恰好踩中了当代书法生态里最敏感的三根红线:

他代表了“短视频江湖体”的爆发李明并非第一个被批的“网红书法少年”,却是流量最大、官媒背书最早的一个。这让专业圈感到“审美话语权”被彻底颠覆:

他触动了“书法权力结构”的焦虑中国书法界长期由书协、院校、导师体系掌控,谁有资格被称为“书法家”,原本是一道门槛森严的认证过程。李明没有师承、没有参展、没有获奖,却被央媒点赞为“书法少年”;一些中书协培训导师开设的线下班,一年收费数万,却培养不出一个“千万点赞”的学生;于是出现“我练了一辈子,不如小孩3天流量”的集体心理失衡。

他暴露了“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的断裂”专业圈担心的,不是李明一个人,而是他背后的审美洪流:短视频平台上,多数的百万播放书法视频被认定为“江湖体”;“当评论者执着于寻找出处时,往往忽视了艺术创作中个人风格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但这恰恰说明——专业体系与大众传播之间,已经没有共同语言。

专业人士批评李明,不是针对一个孩子,而是针对他所象征的“短视频书法”对传统的颠覆:他越火,越说明“正统”失效;他越被赞,越暴露“审美断裂”;他越无辜,越让“体系”显得无能。

李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书法界在流量时代的集体焦虑与身份危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书法的实用场景急剧减少,其艺术价值又需要较高的审美门槛,导致它确实逐渐成为一种“小众”甚至“边缘”的艺术。如果大众普遍接受“李明的路径”才是正确的、甚至是更“好”的,那么传统的学院、老师、协会的整个价值体系就会被彻底颠覆。这才是让专业界感到最深层的恐惧——不是蛋糕被分走了,而是做蛋糕的厨房可能要被拆掉了。

作者言:自媒体时代,审美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小说,短视频好不好已经不是少数人说了算,大众认可有流量才是关键。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