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3亿投资如泥牛入海,欢瑞世纪在《赴山海》开播后短短5天内,市值蒸发近11亿,股价从6.88元断崖式跌至5.79元,跌幅达15.8%。这场资本雪崩的源头,正是被寄予厚望的成毅新剧《赴山海》。开播前,腾讯、爱奇艺双平台预约量突破千万,粉丝集资50万份云包场,声势
13亿投资如泥牛入海,欢瑞世纪在《赴山海》开播后短短5天内,市值蒸发近11亿,股价从6.88元断崖式跌至5.79元,跌幅达15.8%。这场资本雪崩的源头,正是被寄予厚望的成毅新剧《赴山海》。开播前,腾讯、爱奇艺双平台预约量突破千万,粉丝集资50万份云包场,声势浩大堪比两年前封神的《莲花楼》。然而剧集上线后,站内热度迟迟未能突破3万,豆瓣评分一路滑向5分深渊,观众怒斥13亿打了水漂。
穿帮镜头比武侠招式还多!有观众截图曝光剧中威亚钢丝清晰可见,士兵铠甲塑料感十足,甚至出现现代饮料瓶乱入的荒诞场景。更致命的是对原著《神州奇侠》的魔改——原著中平凡青年萧秋水在江湖中淬炼成长的史诗,被简化为游戏闯关式的幼稚剧情。李莲花在《莲花楼》中放下执念的侠义哲思,在《赴山海》里沦为打怪升级的机械流程,刀光剑影的阳刚韵味荡然无存。有人尖锐指出:这不是武侠剧,是披着古装的流量商品。
成毅的演技争议成为风暴中心。两年前,他凭借《莲花楼》中李莲花一角封神,从意气风发的李相夷到隐忍落魄的李莲花,眼神戏被赞每一帧都是教科书。但《赴山海》中,同样的演技却难掩剧本单薄。观众发现,萧秋水的成长缺乏合理铺垫,情感转折突兀如儿戏。成毅在采访中坦言角色理解有偏差,但更多人将矛头指向创作团队——当《莲花楼》编剧用单元案环环相扣展现江湖人性,而《赴山海》编剧却用系统任务替代剧情逻辑,高下立判。
欢瑞世纪的股价暴跌,揭开了公司对成毅的过度依赖。作为上市影视公司,欢瑞曾凭借《锦衣之下》《琉璃》《莲花楼》稳居行业前列,但自2023年后,头部艺人杨紫、任嘉伦相继约满出走,成毅成为唯一能扛起业绩的独苗。财报显示,公司近80%营收依赖成毅主演的剧集。这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策略,在《赴山海》失利后暴露致命风险。有分析师直言:欢瑞的股价曲线,就是成毅作品的晴雨表。
资本市场的残酷反应,倒逼行业反思流量神话的虚妄。《莲花楼》的成功并非偶然:编剧将武侠、悬疑、志怪熔于一炉,成毅用十年寿命换执念的悲剧感引发共情,团队以尊重观众的态度打磨细节。反观《赴山海》,13亿投资中大头流向流量采购和特效外包,剧本却由新人编剧操刀,甚至出现主角武功全靠系统赠送的荒诞设定。有从业者透露:现在资方只看预约量、热搜数,谁还管武侠有没有魂?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武侠剧的生存困境。《赴山海》用粗制滥造的特效消解了江湖的厚重感。观众怀念李莲花在船上写下绝笔信的苍凉背影,却对萧秋水一键升级的套路无感。正如网友感慨:我们想看的是侠客,不是数据化的NPC。
据业内人士透露,《赴山海》13亿预算中仅30%用于拍摄,40%用于流量采购,导致服化道经费被严重压缩。特效团队为赶进度,直接套用游戏引擎模板,导致打斗场景出现人物穿模、光影错位等技术硬伤。反观《莲花楼》,单集成本仅《赴山海》的五分之一,编剧团队耗时三年打磨剧本,每个单元案都参考真实历史悬案。成毅为演好李莲花减重15公斤,亲自设计毒发时颤抖的手指等细节,与《赴山海》的绿幕表演形成鲜明对比。
欢瑞世纪的危机根源在于创新枯竭。公司近三年未推出新艺人,成毅档期被排至2026年,过度压榨导致创作精力透支。股价暴跌后,机构投资者抛售持股,持股比例从12%降至不足5%,资本信心濒临崩盘。行业数据显示,2023至2025年武侠剧立项数量下降67%,资方更倾向古偶、甜宠等安全牌。观众调研显示,78%的武侠剧观众认为当前作品缺乏《莲花楼》式的侠义内核。
如今,欢瑞世纪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宣布调整项目策略,减少对单一艺人的依赖。但11亿市值的蒸发已成定局,成毅的男神光环也蒙上阴影。这场风暴给行业敲响警钟:当资本用数字丈量江湖,侠义便在财报里折了腰;当流量绑架创作,再大的IP也终将沦为泡沫。观众用脚投票证明,没有灵魂的特效堆砌,终究抵不过李莲花眼中那抹看透世事的悲悯。武侠的魂,从来不在资本的计算器里,而在创作者对江湖的敬畏中。#赴山海#
来源:翔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