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判定坠海,陨石猎人不服,刨坑找到423公斤火流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21 08:18 1

摘要:2025年5月28日晚,广东茂名夜空被一颗火流星骤然划破,震耳爆炸声伴随“亮如白昼”的瞬间,让多地目击者惊叹不已。这段震撼画面经网友上传后,迅速在中国陨石圈引发沸腾,相关视频播放量短时间内突破百万。

2025年5月28日晚,广东茂名夜空被一颗火流星骤然划破,震耳爆炸声伴随“亮如白昼”的瞬间,让多地目击者惊叹不已。这段震撼画面经网友上传后,迅速在中国陨石圈引发沸腾,相关视频播放量短时间内突破百万。

来源网络

天文组织结合初步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这颗亮度达-4等(超过金星亮度)的火流星,在高空解体后残骸大概率坠入吴川近海,不少专业人士也认同这一判断。但陨石猎人步凡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凭借多年搜寻经验,认为火流星轨迹存在陆上坠落的可能性。5月29日,步凡立即从银川飞往广州,与队友陈金龙、吴胜强汇合,正式启动搜寻工作。

团队没有盲目行动,而是先花两天时间走访十多位目击者,详细记录火流星出现的方位、亮度变化和声音传播时间,同时收集全网相关视频资料,逐帧分析轨迹细节。他们还运用专业轨道计算软件,结合海南、湛江等地的实地测算数据,最终将搜索范围缩小到电白区沙院镇与小良镇交界区域。6月1日上午,团队采用“无人机高空侦察+地面徒步搜寻”的模式展开行动,10点45分,无人机镜头在一处荔枝园发现可疑撞击坑,地面队员立即赶到现场,经初步勘察确认这就是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来源网络

挖掘过程中,队员们先是挖出几块小陨石块,随着挖掘深度增加,发现地下藏有更大的陨石主体。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周边泥土,避免对陨石造成损伤,最终在挖到3米深时,成功取出这颗重达423公斤的完整陨石。经国际组织鉴定,这颗陨石被命名为“茂名”,属于L6型普通球粒陨石,是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早期天体碎片,也是中国近十年发现的最大单体陨石——对比2023年浙江金华发现的陨石碎片仅974克,其体量和科研价值都堪称罕见。

消息公布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网友疑惑“为何官方监测未发现”,也有人对挖掘深度和陨石真实性提出疑问。面对争议,步凡团队没有回避,而是公开了无人机搜寻全程影像、挖掘现场视频和地层剖面照片,同时展示了向科研机构捐赠样本的证明,以及国际陨石学会出具的命名报告。他们还公布了陨石的光谱分析数据,其中含铁镍金属的反光特征,完全符合L6型陨石的典型属性。

来源网络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最让人触动的,不仅是423公斤陨石的重大发现,更是民间科学力量展现出的专业与担当。火流星空爆高度仅37公里,处于雷达监测的薄弱区域,容易出现遗漏,这为官方判断带来了客观难度。而步凡团队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用低成本设备和公开数据,补足了专业机构的监测盲区,这种“公民科学”的实践,为天文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更值得肯定的是,步凡团队没有将陨石据为己有,而是决定捐赠给广东博物馆。他们明确表示,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商业拍卖导致科研样本流失,确保科学家能长期开展研究,也是为了让这颗“宇宙礼物”成为公众了解太空的窗口,激发更多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从早年浙江陨石黑市交易的争议,到如今主动捐赠博物馆的共识,这种转变背后,是公众对科研价值认知的提升,也是科普传播进步的体现。

正如网友所说:“这块石头穿越46亿年宇宙黑暗,最终归宿应是人类共同的知识殿堂。”这颗“茂名”陨石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块天体碎片本身,它见证了民间力量与科学探索的碰撞,也让我们看到,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从来都不局限于专业领域。或许未来,会有更多人带着这份热情,投身到科学探索中,为人类认知宇宙贡献更多力量。你对这次民间团队发现陨石的事件有什么看法?是否也被这份对科学的执着打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必本科学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