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就让我为大家讲一讲我的成长故事,看看我究竟是如何从高原土地里“蹦跶”出来,成为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佑德酒厂”)青稞酒酿造不可或缺的主角。
大家好,我是青稞酒的“灵魂原料”——青稞。
今天,就让我为大家讲一讲我的成长故事,看看我究竟是如何从高原土地里“蹦跶”出来,成为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佑德酒厂”)青稞酒酿造不可或缺的主角。
我出生在青海这片神奇的高原上。从过去零星的小田垄,到如今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有机青稞良田,我见证了自己从“靠天吃饭的野孩子”到“科技加持的明星作物”的华丽逆袭。
而在这场逆袭中,天佑德酒厂就是带我“闯关升级”的最佳伙伴。
天佑德酒厂在青海给我安了三个家,总面积足足有13333.33公顷。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牧场、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农场,还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青稞种植基地,都住着我的“兄弟姐妹”。特别是贵南牧场那6666.67公顷的“豪宅”,还拿到了国家有机认证,是我们公认的“优质青稞摇篮”。
先说说我在德令哈的“家”,这里曾经可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种植禁区”。
因为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土壤里的盐碱多得像撒了一层厚厚的盐霜,踩上去都感觉硬邦邦的。
“那时候的盐碱地,就像一块‘铁板’,普通植物根本扎不下根。但我们不信邪,偏要在这里种出有机青稞!”基地经理孔祥国说。
2020年,天佑德酒厂和当地政府一拍即合,承包下1200公顷土地,决心在这里种下千千万万的我,立志要把荒地变良田。
为了给我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孔叔叔和天佑德酒厂的研发团队使出了浑身解数。深翻土地时,机器就像“大力士”,把硬邦邦的土层翻开;再利用激光平整土地,精准得像给大地做“整形手术”;紧接着,通过漫灌排盐,让盐碱随着水流慢慢“溜走”;施上有机羊板粪,给土地补充“营养大餐”;最后,通过秸秆还田,再给土地盖上一层“营养被”……
整整3年,天佑德酒厂共投入3060余万元,终于把这片“铁板”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也让我有了温暖舒适的“新家”,能够尽情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3年,是我在德令哈“自主生长”的第一年。那时候,我和873.33公顷的兄弟姐妹、188.4公顷的燕麦小伙伴们一起,在这片新土地上努力扎根。大家你追我赶,拼命吸收养分,都想快点长大。
到了2024年,我的“家族”在孔叔叔的带领下愈加壮大。这一年,孔叔叔还给我送来了166.67公顷的“新伙伴”——那些饱满的弟弟妹妹们就像待孵化的小精灵,被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等着和我一起在阳光下撒欢。
最让我感动的是,天佑德酒厂为我们购置了丰富的“成长补给包”,肥料、农药一应俱全。期间,他们还花了30多万元修建水渠,为我打造了专属的“饮水管道”,生怕我在干旱的日子里渴着。
更让我惊喜的是,天佑德酒厂还给我请来了一群专业的“家庭教师”——农业技术专家。这些农技专家每天穿梭在田间,时而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我的身体,时而掏出仪器检测土壤数据,手把手教我如何在高原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铆足了劲儿,努力把自己长得更壮实!
而30多台大型机械的加入,更是让我的成长之路充满惊喜。
瞧,播种机小心翼翼地将我和兄弟姐妹们轻轻安放进松软的土壤,还贴心地为大家规划好“专属空间”,间距精准得就像用尺子丈量过;覆膜机为我们盖上一层透明的“小被子”,既能抵御高原的寒意,又能锁住土壤的水分;等到丰收时节,收割机张开有力的臂膀,轻轻一“拥抱”,就将成熟的我们稳稳收入囊中,护送我们踏上酿造美酒的新旅程。
从播种到收割,天佑德酒厂种植基地全部采用标准化操作,我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看天吃饭,在风雨中战战兢兢求生存啦!”
而我在贵南牧场的“家”,更是充满了科技感。
地里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让农技专家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土壤的水分、温度,连我长得好不好、有没有虫子捣乱,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播种时,北斗导航播种机成为了我们的“排队指挥官”,让我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土地里。这样一来,我们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亩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在智慧农业的呵护下,我茁壮成长,从播种到成熟,每一个环节都被科技悉心照料着。每到秋天,3333.33公顷至4000公顷土地上便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壮观的景象,是科技与自然共同谱写的乐章。看着一车车饱满的兄弟姐妹从这里出发,大家都满心期待未来的“变身”。
说了这么多种植的事儿,肯定有人问:“这么多青稞,都会用来酿酒吗?”
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当然!”
天佑德酒厂早就搭建起了“种植—收购—储存—酿造—酒糟利用”的全产业链。
从2012年至今,天佑德酒厂累计收储超30万吨,不仅让我有了稳定的“归宿”,还直接带动省内数千户种植户增收,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为了存下我,酒厂还建了超厉害的存储基地。据我所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老厂区有8个保温粮仓,每个都能存2500吨;互助县安定厂区有18个大粮仓,每个能存3000吨,加起来能存7.4万吨的我们。
这些粮仓就像温暖又安全的“大城堡”,不仅能为我们挡住高原的风雪,还能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我们舒舒服服地“睡大觉”,随时准备好开启酿造青稞美酒的奇妙旅程。
悄悄告诉你,想成为酿造青稞酒的“主角”,我还要闯过重重关卡。
天佑德酒厂的挑选标准严格,我必须拥有颗粒饱满的“好身材”、健康漂亮的“金黄色皮肤”,还得是来自认证基地的“名门望族”。
多亏青海高寒、温差大、日照强的独特气候,我在生长时可以不用农药,只需土壤改良和动植物的有机肥,我从“出生”就自带纯净“光环”。
即便如此,我们还要被送到国家认证实验室和中国青稞酒研究院“体检”,β-葡聚糖、蛋白质等指标一项都不能差,只有全部达标,才能拿到进入酿造车间的“入场券”。
现在,天佑德酒厂有西北最大的制曲车间、发酵窖池群,还是中国首个通过美国TTB认证的白酒品牌,这些“超能力”可不是白来的!
经过粉碎、蒸馏等层层严格的酿造工艺,我褪去青涩的外壳,化身香气四溢的青稞美酒,再经过装瓶、贴标后,带着高原的凛冽与温柔走向世界,让全球的朋友们都能品尝到来自海东的醇厚风味。
从田间地头的精心培育,到酒厂车间的匠心酿造,每一步都凝聚着天佑德酒厂的汗水与匠心。
从荒地变良田,从人工种植到科技赋能,从单一酿酒到全产业链循环,我正一步步巩固“高原特色有机农产品”的地位,天佑德酒厂也跟着我一起成长,从最初的“原料保障者”,变成了带动青稞产业升级的“领头雁”,让“青稞酒”的名片越擦越亮。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高原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将继续沐浴着阳光生长,用饱满的果实酿出醇香的美酒,向世界讲述青稞产业的蓬勃故事,让高原的馈赠香飘万里,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璀璨的光芒。(全媒体记者 贾丽娜 张峰)
来源:海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