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上,评弹声声婉转雅致;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每逢周末,台州市路桥区十里长街茶馆就成了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大家来此共同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
台上,评弹声声婉转雅致;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每逢周末,台州市路桥区十里长街茶馆就成了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大家来此共同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
“我们不只卖茶,更是在经营一种‘茶生活’。”茶馆负责人卓丹霞说,他们巧妙融入了路桥莲花、鼓词等曲艺项目,将表演、体验与茶事融为一体,让老茶馆变身为年轻人也爱来的曲艺打卡地。
近年来,路桥在擦亮曲艺文化金名片、推动曲艺发展活态传承上统筹规划、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曲艺演出有阵地、曲艺创作有系统、曲艺传承有接续、曲艺普及有广度”的浓厚氛围,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硬内核”。
守正创新,宋韵悠长引客来
2025年,路桥区十里长街创成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片区省级试点,节假日人流量稳居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前列。
十里长街的火热,最大依托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路桥在长街打造出“茶文化空间”“戏曲文化空间”“河上文化空间”等一系列沉浸式场景,构建起多个兼具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演艺、美术新空间。
为迎接9月21日在十里长街的首演,环境式曲艺大赏《路之桥中曲》正在紧张排练。从路桥莲花展演到曲艺画舫水上游行、再到曲艺音舞秀,这场演出将打破传统舞台限制,让观众边走边看、与艺相逢。
“十里长街历史底蕴深厚,为我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路之桥中曲》总导演尚文波介绍,“届时观众既可以对照演出时间表,选择自己中意的演出,也可以在街区走走逛逛,与演出在不经意间邂逅。”
“瞄准观众需求,我们积极探索‘曲艺+’的跨界融合,打破传统舞台边界,探索多元展演模式。”路桥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扩大传播,曲声飞扬润民心
路桥曲艺馆内,余恭立正在台上娓娓道来《剑锋春秋》,台下既有银发老听客,也不乏年轻新面孔。
“讲得精彩,我有空都来!”市民张永秋笑着说,这里不收门票对外开放,只有纯粹的曲艺热情与开放姿态。
曲艺要活,关键在人。当地打造路桥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形成“区级统筹、镇街联动、村级落地”的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曲艺资源全域共享。
“我们定期开设‘周书场’‘月演出’‘季讲座’等活动,实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看点、每季有惊喜、每年有成果。”路桥区曲艺馆负责人金中东说,他们已常态化举办“周书场、月演出、季讲座”等品牌活动300余场。
6月4日“与人民同行”浙江省文艺志愿服务曲艺名家新秀展演走进路桥;6月6日—6月7日,第四届浙江曲艺奖大赛在路桥举办……在构建“一馆十基地”全域服务网络的同时,路桥区邀请曲艺名家进行惠民演出,让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
此外,路桥曲协持续举办百名曲艺家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曲艺进礼堂”“送戏下乡”等基层巡演百余场,覆盖全区80%行政村。
培育生态,传承文化看得见
周三晚7点,路桥文化馆排练厅准时响起琵琶声与吟唱。一群学员正专注跟着老师一字一句打磨评弹技艺,眉目间尽是认真。
不只在文化馆,路桥将曲艺植入校园,成立校园曲艺传承基地,聘请专业导师定期现场授课,邀请研究机构、非遗保护机构专家学者参与曲艺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促进传统曲艺薪火相传。
除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曲艺的韵味与独特魅力,路桥区还在路桥区少儿才艺大赛中增设曲艺专场、在曲艺馆的月演出中安排少儿专场,为喜爱曲艺文化的孩子们搭建展示平台。
近年来,路桥区选送的《莽撞人》《歪批成语》《哪个不说路桥好》等多个学生作品在各级比赛中屡次获奖。
与此同时,路桥区实施“头雁领航”培育计划,完善梯队人才孵化培育模式,大力实施曲种领衔带头人传帮带教学辅导,启用年轻骨干力量,探索长效联络服务机制,构建多层次曲艺储备人才。
2024年底,台州鼓词《千秋长耀赤子心》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成为台州首个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作品。
王恩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