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通常在每年的9月22至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均分,又正好处在秋季的中期,乃“平分秋色”之时。
秋分,通常在每年的9月22至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均分,又正好处在秋季的中期,乃“平分秋色”之时。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昼夜平分日,深秋寒意来。阳气盛,雷发声,天气渐冷,蛰居的小虫用细土封住洞穴入口,建筑温暖的小窝,干燥的天气中水汽蒸发加快,湖泊与河流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水洼更是处于干涸之中。
从秋分这一天起,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以青海为例,秋分当天,平均日照时长约12小时,此后每天日照会减少几分钟,直至冬至达到最短。
秋分象征着“过渡”,既蕴藏丰收的喜悦,也预示寒意的临近。
农事上,秋分是“秋收冬种”的信号: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青稞在此时进入成熟收割季,金黄的麦穗弯下了沉甸甸的腰杆,而冬小麦则要在秋分后、土壤封冻前完成播种,借助秋日的余温让种子扎根,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力量。
生活中,秋分是“顺应时节”的提醒: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幼儿和体弱多病者,不要过度追求“秋冻”。秋风萧瑟易生悲秋之情,经常走出门晒晒太阳、做做户外锻炼,能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哦。
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