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热依扎和杨祐宁主演的年代剧《灼灼韶华》刚开播就火了,稳稳接住了央视的大盘子。之前郝蕾说过句特别实在的话:“戏烂,要烂不到自己身上”,这话用来形容这部剧里的热依扎,简直像量身定做,真正的好演员从不是靠剧本光环抬轿子,而是自己能把戏撑起来,哪怕故事普通,也能守
最近热依扎和杨祐宁主演的年代剧《灼灼韶华》刚开播就火了,稳稳接住了央视的大盘子。之前郝蕾说过句特别实在的话:“戏烂,要烂不到自己身上”,这话用来形容这部剧里的热依扎,简直像量身定做,真正的好演员从不是靠剧本光环抬轿子,而是自己能把戏撑起来,哪怕故事普通,也能守住演技的底线。
巧的是,《灼灼韶华》的剧情跟孙俪当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特别像,都是女主角身世凄苦,遇到白月光般的丈夫,可丈夫早早就离世,最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硬生生靠自己撑起家业,活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强人。两部剧骨架相似,可演主角的热依扎和孙俪,却演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难道真像郝蕾说的那样,好演员的差距,一对比就藏不住?
39 岁的热依扎本是异域风情的美人,《甄嬛传》里穿青绿色宫装时,又美又带着高冷劲儿,连皇帝都对她爱而不得。
可在《灼灼韶华》里,她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 “糙”:脸上能看到细纹,说话动作大些就显抬头纹,眼窝因胶原蛋白流失陷下去,高鼻梁反倒显得突兀,整个人看着有点营养不良,完全没了往日的精致。
但这正是褚韶华该有的样子,1916 年的乱世里,她是中药商贾家的女儿,从小跟着祖父学本事,骨子里带着冷静和笃定,一眼就识破哥哥低价买回来的黄芪有问题。可她那哥哥,说是疼她,却像冬天里的湿棉被:丢了可惜,盖着又刺骨,不仅不听劝,还因贪蝇头小利差点丢了命。
褚家没钱救急,定亲的陈家上门了。陈家儿子陈大顺被她的本事吸引,可陈父嫌她家里是累赘,想拖到褚家退婚。
最后嫁过去,褚韶华才算挺直腰杆,穿得珠圆玉润,贵气十足,哥哥想掺和陈家生意,她直接怼回去;遇到土匪劫道,她敢冲上去抢枪,指着土匪头子威胁,纵马离开时还一脚把人踹下马,那股镇定劲儿看得人拍手称快。
她搞事业不是为了养家,是为了守住家里几代人的医药招牌,哪怕白月光夏初回来要带她走,她也只说 “我自己会去”;后来丈夫和公公离世,家产被败光,她砸了婆婆的规矩,自己闯北京、上海,换时髦发型做买卖,感情对她而言,不过是事业路上的小点缀。
孙俪演的周莹则是另一种模样。《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她一开始就是不识字的小丫鬟,性子浮夸任性,像个小太阳,热热闹闹地打动了吴聘,也让沈星移动了心。
阴差阳错的嫁进吴家,跟着吴聘学本事后,才慢慢收起跳脱性子。吴聘走了后,她守着念想撑起吴家,沈星移对她掏心掏肺,她不是没过动心,可沈家人不接受,命运也不饶人最后沈星移也没了。
她在列祖列宗面前发誓不再嫁人,后来太后出逃让她接待,问她守寡多少年,她低头说十四年了,话语里满是凄凉。那个不受规矩束缚的野丫头,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吴家人,再也没了当初的 “小太阳” 劲儿了。
两部剧的结局也不一样:褚韶华没被困在陈家的规矩里,闯南闯北靠本事活成了 “野心家”;周莹则守着吴家家业,在世俗裹挟里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再厉害也带着身不由己的遗憾。
演员演角色,就像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有的人能做出满汉全席的味道,有的却只能煮出家常菜的平淡。
热依扎和孙俪演的都是寡妇,故事框架差不多,一个演出了褚韶华医药世家传下的学识的底气,敢跟命运叫板的硬气;一个演出了周莹从懵懂到成熟的心酸成长,是被时代推着走的无奈。
这就是好演员的本事,不是靠剧本给光环,而是靠自己把角色的魂演活。观众看剧,看的从不是演员多好看、穿得多华丽,而是能不能让人共情,能不能让人记住。戏烂没关系,只要演员能守住自己,就能让角色立起来。毕竟真正的好演技,从不是复制套路,而是在相似的故事里,演出独一份的精彩。
来源:寒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