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半个娱乐圈为敌,她究竟说了什么? 撕开行业“遮羞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9 22:34 1

摘要:“我也不知道我还会再心疼那个小孩。”面对鲁豫,一向冷峻、毒舌的易立竞,回忆17岁独自北漂往事时,罕见停顿、哽咽。

“我也不知道我还会再心疼那个小孩。”面对鲁豫,一向冷峻、毒舌的易立竞,回忆17岁独自北漂往事时,罕见停顿、哽咽。

这个瞬间,击碎许多人对她的固有印象。

易立竞是谁?她是让万茜“人淡如菊”人设崩盘的发问者,是追问郭敬明抄袭、让杨幂无处闪躲的“硬核”记者,是能让张含韵落泪感谢、让金莎坦然承认“接商演心酸”的倾听者。

2020年,凭借《乘风破浪的姐姐》衍生访谈《定义》,她以“言语匕首”撕开娱乐圈华丽伪装,迅速出圈。

这样一位被视为“内娱照妖镜”的采访者,正在视野中变得“格格不入”。背后是“真实”与“娱乐”如何共处的时代命题。

易立竞的采访,从不是温馨茶话会。她手握一摞A4纸,语气平和,却总能抛出最尖锐的问题。

问海清:“演艺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海清答:“一群被放大镜照着的蚂蚁。”

这些被放大的“蚂蚁”,在她镜头前,不得不卸下粉饰,露出生命的复杂底色。

她成功的秘诀是极致专业主义。采访前,会将受访者百度网页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为采访李亚鹏,预约两年;

为接近真实的赵本山,在东北寒冬里跟组数日,默默等待信任。她的“犀利”,建立在庞大功课和深刻共情之上,目的是“给予受访者与之相匹配的提问”,这是尊重。

成也犀利,困也犀利。易立竞带着风格走出《定义》,试图融入更广阔综艺天地时,碰撞发生了。

《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定义2》中,一对一深度对话变成群体游戏互动。节目组既想消费她“犀利”标签,又用游戏和布景束缚锋芒,口碑暴跌。

《展开说说》中,她想追问李诞“是不是恋爱脑”,问题被其他嘉宾插科打诨消解。镜头捕捉到她苦笑着看向机位求助的瞬间,是认真提问者在娱乐化语境下的孤独。

当下舆论环境,愈发追求安全、和谐与廉价快乐。明星更爱躲藏在完美人设后,害怕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真实表达。

易立竞那把试图剖开真相的“手术刀”,自然显得“不合时宜”。

易立竞并非不会笑,只是无法“笑着进行深度思考”。她的价值在于,在充斥包装与表演的时代,仍在固执追问:“什么是真的?”

如今,看到她的转变:在荒野探险中寻找能量,在与鲁豫对谈中敞开心扉。这并非妥协,更像策略性转移。她在尝试用新的语言和形式,与观众建立连接,继续传递坚守的“真实”内核。

人们永远渴望真实。易立竞的困境,是所有深度内容创作者共同的困境。

她的探索给出启示:真正的犀利,或许不是横冲直撞,是以更巧妙、更坚韧的方式,保住思考的锋芒,传递给愿意相信的人。

易立竞的故事未完待续。期待她找到下一个发问的舞台。

#易立竞 #犀利采访 #深度创作

来源:辛羽时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