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泰科技马劲松:3D打印“一隙之光”——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摘要:2024年12月19日,2024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论坛暨增材制造产业年会在广州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增材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旨在以增材制造锻造新质生产力,向“新”赋“能”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大会吸引了500多位来自增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行业


2024年12月19日,2024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论坛暨增材制造产业年会在广州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增材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旨在以增材制造锻造新质生产力,向“新”赋“能”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大会吸引了500多位来自增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行业协会成员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机遇。

下午16时17分,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劲松先生在主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一隙之光——3D打印面临的重大产业机遇认识》的主题演讲,时长约17分50秒。以下为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由资源库整理发布:

01


行业认知与本质洞察

在开场时,马劲松回顾了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24年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究竟在从事一项怎样的事业?”他从增材制造的本质切入,深入剖析了3D打印为何被视为制造技术中的“第三种革命性手段”。传统制造主要包括两种思路:减材制造(如车削、铣削)和等材制造(如锻造、铸造)。相比之下,增材制造凭借其数字化特性,突破了传统制造方式的局限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路径。

历史必然性:增材制造并非偶然诞生,而是数字化革命的产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成熟,是增材制造得以发展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持,3D打印无法实现。

数字化驱动:3D打印是制造史上第一种由数据完整驱动的技术。从设计到工艺,再到生产的每一步,数据链条都是完整且无缝衔接的。它解耦了制造过程中的结构、数量和产能之间的限制,具有以下三大核心特性:

结构无关:复杂结构和简单结构的制造成本几乎相同。数量无关:生产一件或一万件的成本无显著差异。产能解耦:单一设备可在同一时间内制造多种不同产品。

分布式制造:由于增材制造以数据驱动,通过网络分发数据,可以实现精准的远程制造。分布式制造成为可能,而这也是其他传统制造技术难以实现的。

02


制造场景的变革与趋势

马劲松提出,3D打印的出现不仅是对制造技术的补充,更是对制造业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从工业革命以来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到如今因市场碎片化需求而倒逼的柔性制造,增材制造引领着一场“按需生产”的新时代变革。

应用阶段的划分:

原型制造:当前3D打印的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治具与制程应用:正处于1到100的规模化扩展阶段。直接产品制造:目前仍处于0到1的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

场景适配性与技术价值:增材制造以数字化思维解构复杂生产需求,适配更广泛、更灵活、更复杂的制造场景,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要素技术”。

03


行业现状与增长潜力

马劲松在演讲中指出,当前3D打印行业正从成长期迈向爆发期。金属增材制造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已形成突破,开启了上升通道;而非金属领域尽管市场规模更大,却在材料和技术上面临更多瓶颈和挑战。

行业驱动力:

政策推动:美国国防部等政府机构通过政策和资金大力支持。数字化浪潮:全球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AI等技术的加入为3D打印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广阔的市场潜力:当前增材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不足0.1%,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技术与市场的挑战:

技术方面:性能不足、成本过高以及工程化进展缓慢。市场方面:传统产业对新技术接受度低,设计思维和路径依赖构成阻力。

04


对未来的展望

马劲松最后总结道,增材制造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场数字化革命。随着生产方式向小批量、按需生产、柔性制造转变,3D打印将成为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他强调尽管行业目前面临瓶颈,但随着各个应用场景的突破,便可带动行业进入爆发期。

他引用了“一隙之光使命: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作为结束语,表达了他对行业未来的坚定信念:“很多人需要先看到才会相信,而我们必须先相信这个趋势,才能看见未来。”

来源:3D打印资源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