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民朋友关注。要实现花生高产又饱满的目标,需要从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储藏等环节进行科学把控。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优选良种是基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民朋友关注。要实现花生高产又饱满的目标,需要从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储藏等环节进行科学把控。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优选良种是基础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至关重要。目前表现突出的品种包括"鲁花9号"、"豫花2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结果集中、饱果率高等特点。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荚果,播种前可进行晒种2-3天,提高发芽率。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包衣种子,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二、精细整地保墒情
花生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的沙壤土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25-3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春季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平整。北方干旱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显著提高地温、保墒抗旱;南方多雨地区要起垄栽培,垄高15-20厘米,利于排水防涝。
三、科学播种抓时机
1. 适期播种:春花生在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黄淮海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南方可适当提前。夏播花生要抢时早播,最迟不晚于6月中旬。
2.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8万-2.2万株。大粒型品种宜稀植,小粒型品种可适当密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40-50cm,窄行25-30cm)更利于通风透光。
3. 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墒情好宜浅,墒情差可稍深。播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四、精准施肥促高产
花生施肥要掌握"控氮、增磷、补钾、添钙"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亩。重点抓好两个追肥时期:
1. 苗期:出苗后15-20天,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幼苗生长。
2. 花针期:开花下针时每亩追施硫酸钾10-15公斤,促进荚果发育。此时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和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能显著提高饱果率。
五、水分管理是关键
花生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求不同:
1. 苗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促进根系下扎。
2. 花针期:需水量最大,要保持土壤湿润,遇旱及时灌溉。
3. 结荚期:适度控水,促进荚果充实。
4. 成熟期:停止灌溉,利于收获。
特别注意:开花下针期和结荚初期遇旱要及时浇水,但忌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涝。
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 病害防治:重点防治叶斑病、根腐病等。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交替使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2. 虫害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蚜虫、红蜘蛛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防治。
3. 草害防控:播后苗前可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生长中期可人工除草或选用精喹禾灵等选择性除草剂。
七、适期收获保品质
1. 收获时机:当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脱落,荚果网纹清晰,种仁饱满时即可收获。过早收获影响产量,过晚易造成落果。
2.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避免荚果脱落。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使荚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
3. 储藏要点:储藏前要严格剔除霉变、破损荚果,仓库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八、特殊栽培技术
1. 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3-5℃,提早播种7-10天,增产效果显著。注意后期及时揭膜,防止高温灼伤。
2. 间作套种:花生与玉米、甘薯等作物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注意合理安排行比和播期。
3. 生物菌肥应用:接种根瘤菌可减少氮肥用量,提高产量。固氮菌、解磷菌等微生物肥料也有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综合技术措施的实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花生亩产可达400-500公斤,高产田块甚至突破600公斤。关键要把握好"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做到科学管理、精细操作,才能实现花生高产优质的目标。建议种植户建立生产记录,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地块的高产栽培模式。
来源:小洁的农村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