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百万认知战人才:打破西方思想殖民《思想殖民》解析30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1 10:54 1

摘要:面对美国黑白灰三种“脸谱”的认知战攻势,中国需要培养数百万既有批判能力又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新型文科人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摆脱思想殖民、实现精神独立。

《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解析之30

面对美国黑白灰三种“脸谱”的认知战攻势,中国需要培养数百万既有批判能力又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新型文科人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摆脱思想殖民、实现精神独立。

“如果我们不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培养新一代的社会科学也包括新闻学的人才,你还打什么仗?”陈平教授提出的警示言犹在耳。在全球化背景下,认知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2025年9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智库报告,系统揭露了美国通过精心设计的认知战手段对各国进行思想殖民的图谋。

报告指出,美国开展思想殖民活动时有黑色、白色、灰色等不同“脸谱”,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和现实需要,灵活调配出不同“色调”进行伪装。这种认知战的终极目标是在“无形疆域”中实现思想殖民,从而构筑起美国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

01 美国认知战:黑白灰三色伪装下的思想殖民

美国的思想殖民运作机制庞大而精密。白色传播构成其最显性层面,以公开透明、官方背书的方式运作,传播可被公众知晓和验证的信息,旨在塑造正面国家形象并推广其价值观。

黑色传播代表着最具隐秘性、欺骗性和侵略性的一环,通常由情报和军事部门在高度机密状态下执行,其核心特征是秘密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虚假信息传播、情报搜集、网络攻击等。

灰色传播则游走于“黑”和“白”之间的模糊地带,其特点是半公开性、来源模糊化和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三种面孔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凭借其对先进传播技术的垄断优势,从无线电波、模拟信号到数字互联网,直至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传播革命,始终用“硬实力”巩固“软权力”,用技术霸权推进思想殖民。

02 教育前线: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认知战的严峻挑战,中国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新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创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场景浸润、项目驱动、全媒实践”三轴联动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新闻学专业立足“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的办学定位,制定了《新闻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明确了培养“具有正确新闻观的全媒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任务。

专业进一步细化人才的能力结构,形成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五维能力模型”:正确的价值观、全媒体技能、媒介融合素养、国际传播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则于2025年9月召开新闻学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聚焦融合转型破解专业发展难题。副院长郑青华提出了专业“从‘纯粹’到‘融合’”的转型路径。

03 现实差距:人才培养与认知战需求之间的鸿沟

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改革,但整体而言,我国文科教育仍滞后于认知战的实际需求。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自我评估表明,对照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指标,标志性教学成果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强化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传统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契合行业实际,急需向“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人才”升级。这种专业转型的迫切性反映了当前文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美国的思想殖民机构凭借其技术优势和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其认知战手段。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仍然缓慢,跨学科融合程度不够,对新技术革命的回应不足。

这导致我们培养的文科人才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应对能力有限,难以有效破解西方的叙事框架和话语体系。

04 改革路径:新型文科人才培养的多元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多所高校进行了有益探索。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3月召开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展开深度研讨。

教育部推动的“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则是另一种尝试。该工程以“共创共享”的方式着力解决文科学生工作能力不足、就业难等问题,通过1000所高校合作建设科学工作院,面向学生提供涉及100个行业的工作岗位体验。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一些高校提出必须在保留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设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等新兴专业的核心课程,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课程。

乐山师范学院的实践值得借鉴:通过“重走中国西北角”、“川籍报人史料整理与研究”、“老兵精神谱系挖掘与整理”、“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等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厚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05 战略建议:构建打破西方思想殖民的教育体系

要培养能够应对认知战的新型文科人才,首先需要强化顶层设计,锚定育人方向,筑牢价值根基。专业立足应该紧扣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培养“具有正确新闻观的全媒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我们需要创新育人模式,实现“三轴联动”,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教育实践融合。通过理论课程嵌入实践模块,实务课程通过参与项目化实践强化价值观引导,形成“理论—实践—反思”的闭环教学模式。

深化实践育人至关重要。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和实践育人基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化呈现,同时通过实践项目统领整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工作,以实践反哺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话语创新能力,加强官方与民间舆论互动。一个国家的话语创新能力,体现了国家的社会科学创新高度,是把握国际舆论话语权的核心要求。

06 国际视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挑战与应对

美国的思想殖民不仅针对中国,也是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社会联络部主任哈迪贾·阿拉法指出,几十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始终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干涉。

这些行为往往被冠以价值观层面的借口,诸如强调普世价值、推行民主制度等,这给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留下了深重的负面影响。

尼日利亚通讯社社长阿里·穆罕默德·阿里揭示了这种认知战的虚伪性:“美国一直在鼓吹自由和民主,却打压那些被其视为所谓“非友好”国家的自由和民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虚伪。”

面对这一共同挑战,各国正在加速觉醒,打破美国思想殖民枷锁、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各国人民共同心声,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系列主张。

---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阎学通曾提出,大国领导力和道义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根源。但这种叙事在国际上的声音依然微弱。我们需要培养的是能提炼中国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跨学科文科人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场认知战不仅关乎国家形象,更关系到我们能否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能否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我们必须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百万千万具有批判能力、识别能力和理解中国道路能力的新型文科人才,才能真正打破西方思想殖民,在国际舆论场上掌握话语主动权。#认证作者激励计划#(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大道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