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被程高本忽悠好多年?说薛宝钗靠王熙凤的"调包计"骗婚贾宝玉,可咱用脚指头想想都不对劲——王熙凤能这么"圣母"?放着个会抢自己管家权的薛宝钗进门,还主动帮她铺路?这事儿比宝玉当众摔玉还离谱!
你是不是被程高本忽悠好多年?说薛宝钗靠王熙凤的"调包计"骗婚贾宝玉,可咱用脚指头想想都不对劲——王熙凤能这么"圣母"?放着个会抢自己管家权的薛宝钗进门,还主动帮她铺路?这事儿比宝玉当众摔玉还离谱!
再说了,贾府薛家都是清代顶流大户,婚嫁讲究"体面比命重","骗婚"要是传出去,两家的脸直接丢到京城外,谁会干这赔本买卖?可曹公第五回明明写了宝钗"金玉良缘"成了真,那她到底咋嫁的宝玉?难不成是宝玉心甘情愿点头的?
先掰扯掰扯程高本那"调包计"有多扯。说凤姐出主意,骗宝玉娶的是黛玉,掀开盖头却是宝钗——这简直把豪门当戏台子了!你知道清代大户人家嫁女儿有多讲究吗?光是"六礼"就得走小半年,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都得请亲友见证,跟现在办婚礼全程直播似的,想藏着掖着骗婚?根本不可能!
更别说王熙凤了,她在贾府管家跟"护食"似的,连邢夫人想插手都没门。宝钗要是进门,论学识、论人缘、论薛家背景,都比她更适合当"管家奶奶",凤姐咋可能主动帮竞争对手上位?这就跟现在职场里,你会帮同事抢自己的主管位置吗?根本不现实!
还有宝玉的脾气,57回里紫鹃随口说句"黛玉要回苏州",他就直接疯魔了,又是摔东西又是不认人,差点没缓过来。真要是骗他娶宝钗,他不得当场昏过去?到时候婚礼变葬礼,贾府更没法收场。既然"调包计"是瞎编的,那宝钗到底是咋让宝玉点头成婚的?难不成宝玉真的喜欢上她了?
其实答案就藏在58回那个戏子藕官的故事里,这可是曹公埋的"神伏笔"!藕官原本和菂官在戏里演夫妻,私下里也情同真夫妻,可菂官早早就死了,后来蕊官补了菂官的位置,藕官直接把蕊官当"续弦妻子",还跟宝玉说:"男子丧了妻,能续弦就续弦,孤守一世不仅防了大劫,还会让死者不安。"
这话宝玉听了当场直呼"太对了",简直说到他心坎里!你可别觉得藕官是瞎掰,清代民间还真有这说法——江南一带就讲究"夫不续弦,妻不安灵",认为男人要是为了亡妻一辈子不娶,亡妻在地下都没法安心投胎。宝玉本来就信这些"因果轮回",藕官这话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理由"。
那宝玉为啥会吃这一套?答案很明显:黛玉早逝了。他再怎么悲痛,也架不住"不让黛玉地下不安"的念头,更别说贾府当时都快撑不住了,作为嫡子,他要是一直光棍,家族脸面都没处搁。宝钗又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姑娘,门当户对、知书达理,简直是"续弦"的最佳人选。可问题来了,宝玉既然是心甘情愿娶的宝钗,那宝钗婚后日子咋还惨了?
39回刘姥姥说的那个故事,才是宝钗婚后生活的"照妖镜"!刘姥姥说有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大红袄、白绫裙,大冬天在雪地里抱柴。你品,你细品——"雪地抱柴"谐音不就是"薛宝钗"?
更扎心的是,这姑娘都出嫁了,刘姥姥还叫她"小姑娘",这在古代可是有讲究的!只有没圆房的女子才会被这么叫,说明宝玉和宝钗根本没夫妻之实!这不正好对应判词里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空有夫妻名分,宝玉心里装的全是黛玉,宝钗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宝二奶奶。
还有个细节更邪门:刘姥姥刚说完这故事,荣国府的马棚就着火了!在古代民间说法里,"火"是"灾祸之兆",这不明摆着暗示宝钗一进门,贾府的灾祸就开始扎堆来?
后来贾府抄家覆灭,曾经的"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宝钗,最后活得跟乞丐似的,连温饱都成问题。你说她惨不惨?一辈子都在讨好别人、算计生活,好不容易嫁了想嫁的人,结果丈夫不爱、家族败落,只剩寂寞和困顿陪着她。
回头看宝钗的一辈子,她活得比谁都"对"——帮贾府打理琐事、对长辈恭恭敬敬、对下人宽和有礼,连吃穿用度都挑最得体的来,最后也如愿嫁给了宝玉,可这"正确"的人生,咋就落得个悲惨结局?
其实咱现实里也有不少"宝钗式"的人,拼尽全力追着别人眼里的"标准答案",以为只要做到完美就能幸福,最后却发现手里的"金玉良缘",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要是你,会像宝钗这样"为了结果忍一辈子",还是像黛玉那样"宁为真心活一次"?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正确"从来不是幸福的标准答案,"心甘情愿"才是,你说对不?
来源:茶旅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