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停摆核合作?欧洲的「小动作」捅了马蜂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1 13:25 1

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在伊朗核问题的棋盘上,欧洲国家似乎忘了这句古训。2025 年 9 月 15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紧急会议,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联合推动通过对伊朗的批评决议,指责其 “未充分配合核查”。三天后,伊朗政府强硬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在伊朗核问题的棋盘上,欧洲国家似乎忘了这句古训。2025 年 9 月 15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紧急会议,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联合推动通过对伊朗的批评决议,指责其 “未充分配合核查”。三天后,伊朗政府强硬回应:暂停执行自愿附加议定书,不再允许 IAEA 突击检查核设施。这记 “回马枪” 让本就紧张的伊核问题雪上加霜。要知道,伊朗自 2015 年核协议签署后,已自愿接受比其他国家更严格的核查,如今却因欧洲的 “步步紧逼” 按下暂停键。当核查报告变成政治武器,当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蒙上博弈阴影,这场由 “不当行动” 引发的风波,真能让地区更安全吗?当欧洲官员在安理会振振有词时,德黑兰的面包店正因为制裁涨价 —— 这样的 “防扩散”,普通民众承受得起吗?

一、从实验室到理事会:被政治化的核查报告

IAEA 核查员玛丽亚最近在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工作日记里多了不少感叹号。“上周还能自由查看离心机数据,这周伊朗同事就说‘按新规定来’。” 她的经历折射出这场风波的根源:欧洲国家在理事会提交的决议,把 IAEA 的技术报告改造成了政治施压工具。这份本该客观的报告,被塞进 “伊朗可能隐瞒核活动” 的结论,而所谓 “证据” 不过是三年前的旧数据。就像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家哈桑调侃的:“他们给科学报告戴了顶政治帽子,还指望我们笑脸相迎?”

欧洲的 “小动作” 早有预谋。法国总统马克龙为拉拢国内右翼选民,在竞选集会上宣称 “对伊朗不能心慈手软”;德国则担心伊朗核技术突破影响其在中东的能源利益,悄悄给 IAEA 总干事格罗西递了 “关照” 条子。这些操作让 IAEA 的独立性成了笑话,有内部人士透露:“欧洲外交官开会时明说,不通过决议就削减给 IAEA 的经费。” 这种 “拿经费当鞭子” 的做法,把本应中立的国际机构逼成了 “偏科的监考老师”。

普通民众最能感受寒意。德黑兰茶馆老板哈米德的账本上,进口咖啡机的维修零件价格涨了三成,只因欧洲借机收紧了技术出口。“他们说防核扩散,可我们连修咖啡机都受牵连。” 墙上的电视正播放欧洲议员讨论伊朗核问题,哈米德挥挥手:“他们关心的是选票,不是我们能不能喝上热咖啡。”

二、主权红线与信任裂痕:伊朗的 “以退为进”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伊斯拉米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文件格外刺眼:那是过去五年伊朗接受的 230 次核查记录,比协议要求多了 47 次。“我们拿出了诚意,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 他宣布暂停的自愿附加议定书,正是伊朗展现合作姿态的关键承诺,相当于 “主动打开家门让邻居检查”,如今欧洲的决议让这扇门砰然关上。

这种 “以退为进” 背后是主权被冒犯的愤怒。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在社交平台晒出欧洲国家自己的核设施未接受同等核查的证据:“他们给别人定规矩,自己却在钻空子。” 更让伊朗不满的是,欧洲明明承诺解除的经济制裁多数没兑现,却要求伊朗单方面让步。就像德黑兰街头小贩阿里说的:“他们就像借钱不还的人,还反过来嫌你催债太急。”

IAEA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总干事格罗西夹在欧洲的经费威胁和伊朗的合作暂停之间,上周秘密访伊时,连原定参观的铀浓缩工厂都没去成。有工作人员透露,他回维也纳时行李箱里多了本波斯语版《孙子兵法》,“大概是想从中找平衡的办法”。这种窘境成了社交媒体的段子:“IAEA 现在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三、谁在为博弈买单?被遗忘的民心账本

在伊斯法罕核设施周边的村庄,农民穆萨的麦田灌溉用水最近总被优先供给核设施。“他们说核计划重要,可我们的庄稼快枯死了。” 这种资源倾斜本就引发不满,欧洲的决议更是火上浇油 —— 伊朗宣布将把更多精力投入 “民用核技术”,意味着农业用水可能被进一步挤压。

而欧洲企业也在悄悄叫苦。德国西门子原本谈好的核电站改造项目被叫停,法国道达尔失去了伊朗南帕尔斯气田的开采权。这些损失被政客们轻描淡写地称为 “必要代价”,但在慕尼黑的工厂里,因项目取消而失业的工人正举着 “要工作不要制裁” 的牌子抗议。就像欧盟前外交官菲利普在回忆录里写的:“核博弈的棋子落下去时,没人听见民生的碎响。”

最动人的声音来自德黑兰的儿童绘画展。8 岁女孩莱拉画的 “和平能源” 获得一等奖:画面里核电站烟囱冒出彩虹,而不是蘑菇云。她在获奖感言里说:“希望科学家叔叔阿姨们能让灯一直亮着,不用害怕吵架。” 这个愿望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 —— 无论欧洲的决议还是伊朗的暂停,最终买单的都是渴望稳定生活的普通人。

说到底,核问题的钥匙从来不在核查报告里,而在谈判桌上的互相尊重里。当欧洲收起 “教师爷” 的姿态,当伊朗重新打开合作的大门,当国际机构能真正独立发声,莱拉画里的彩虹才可能照进现实。只是当政客们为 “谁占上风” 争论不休时,是否还记得:稳定的能源、便宜的面包、孩子不被惊扰的夜晚,这些最简单的民生需求,才是防扩散最坚实的防线。

这场由 “不当行动” 引发的停摆,究竟会让地区离战争更近,还是让各方更清醒?答案或许藏在哈米德茶馆墙上的标语里:“咖啡要趁热喝,问题要好好谈。” 这个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比核协议的条款还难落实?

来源:每日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