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傍晚,喜马拉雅山江孜热龙乡,海拔5500米,三声巨响。
01
9月19日傍晚,喜马拉雅山江孜热龙乡,海拔5500米,三声巨响。
一条3000米长的“彩龙”顺着山脊腾空,蓝白红绿黄,烧得雪面发亮。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直播间的弹幕却刷得飞快:
“太燃了!”
“这才是东方巨龙!”
可不到半小时,风向变了。
“在珠峰脚下放炮仗,疯了?”
“这叫敬畏自然?我呸!”
热搜爆了,股票跌了,评论区骂声一片。
02
先说事实。
主办方是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项目名《升龙》。
官方口径:
——烟花可降解,污染最低;
——提前转移牛羊,用盐砖引走鼠兔;
——燃放区不在红线,手续合规;
——现场已清理,植被会修复。
听起来滴水不漏,可网友一句话怼回去:
“你咋不在自家客厅点?”
03
我连夜问了一位在西藏干草原修复的朋友。
他甩给我两张图:
一张是高山草甸的根系,只有10厘米厚,却需要70年才能长好;
一张是烟花残渣放大,肉眼看不见的金属颗粒,风一吹就埋进草根。
他说:“在高原,‘轻微’两个字,就是‘不可逆’。”
换句话说,你以为放的是烟花,其实是往地球肺泡里撒了一把灰。
04
更扎心的是,这片“平平无奇”的山坡,离藏羚羊迁徙通道不到3公里。
14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雪豹的耳朵能听见15公里外。
鼠兔被盐砖引走,可猛禽突然没了食物,幼崽就得饿肚子。
一环断,环环断。
高山生态像叠好的积木,抽一根,全塌。只是塌得慢,我们看不见。
05
有人替品牌喊冤:
“烟花是艺术,艺术需要突破。”
我认同艺术,也认同突破,但突破不是“突破别人底线”。
真要把火药当画笔,城市广场、沙漠戈壁,哪儿不能画?
非跑到氧气都稀薄的地方,在雪山上烧一条“龙”,
这不是突破,是刷存在感。
就像跑到图书馆里开摇滚,再贵的降噪耳机,也挡不住吵。
06
再说品牌。
始祖鸟的核心卖点一直是“敬畏自然、与自然共生”。
过去买它家冲锋衣的人,图的就是这份“环保信仰”。
如今倒好,一句“手续合规”,直接把信仰点了天灯。
网友最生气的,不是烟花,而是“又当又立”:
一边赚环保钱,一边炸给雪山看。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八个字:
“不会买了,怕炸着我。”
07
艺术家也委屈。
蔡国强说想“在粗粝与神圣之间找平衡”。
可“平衡”不是你想试就能试,
得先问山答不答应。
雪山沉默了几千万年,
不是为了在你镜头里当背景板。
真正的艺术,是让自然更自然,
而不是让自然更“人工”。
08
事情发酵后,品牌道歉,视频下架,调查组进场。
该罚的罚,该赔的赔。
可有些东西赔不了——
雪豹受惊后弃巢,母兽可能带崽远走,
那片草甸再长出来,需要几十年,
而网友对“环保营销”的信任,
也许一辈子都修不好。
09
我写这篇,不是想再骂谁。
我只是把话说给自己听:
“致敬”两个字,最便宜也最贵。
便宜到一句口号,
贵到要用整座山的安静来付账。
下次再想“给自然送礼”,
不如把烟花换成沉默,
把龙形火焰换成满天星斗。
让雪山继续白,
让风声继续响,
这就是人类最体面的致敬。
10
事情已经过去,烟花散了,雪山还在。
它不说话,
但它记得。
愿我们下次开口前,
先听听山里的回声。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心屿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