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系列学术活动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交叉中心、图书馆联合主办。活动涵盖跨学科讲座、学术沙龙、交叉学术论坛三大类型,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学科的创新融合,旨在推动文、理、工、医等学科交叉研究,促进
华南理工大学
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论坛
数字金融中的“数字信任”
活动介绍
“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系列学术活动是聚焦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跨学科学术研讨活动,旨在推动 STS 学科发展,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协同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系列学术活动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交叉中心、图书馆联合主办。活动涵盖跨学科讲座、学术沙龙、交叉学术论坛三大类型,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学科的创新融合,旨在推动文、理、工、医等学科交叉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为国家战略实施与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2025年9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邱志刚教授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研墨学堂, 做客首场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论坛。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蒋春林致辞,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孙希芳教授主持沙龙,来自经济与金融学院、软件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20余名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回顾
邱志刚教授首先探讨了数字金融的本质,阐明数字金融的核心是数据。然后,邱教授进一步聚焦数字金融中的“数字信任”问题,并从三个核心维度对数字金融中的“数字信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维度是消费者与金融相关平台之间的信任。平台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相关数据时的规则不明确,会影响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需要通过完善法规和加强监管来形成透明化的数据收集使用规则,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完善数字身份系统,从而构建消费者与平台机构之间的数字信任体系,提升用户的数字信任程度。第二个维度是用户对数据质量的信任。数据生成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噪音,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信息推送可能导致信息茧房,从而会影响用户对数据质量的信任,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第三个维度是对金融信息生产者如投资“大V”的信任,投资“大V”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行为偏差可能会误导市场。邱教授建议通过运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法律建设与严格监管来构建金融数字信任体系,夯实数字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
此次交叉学术论坛的反响尤为热烈,得到了全校多个学院学子的积极响应与踊跃参与。尤其是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并纷纷表示,这样的跨学科交流平台难得可贵,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启发了跨界研究的新方向,为今后开展交叉领域学习与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 郑伊林
初审: 涂颖哲
二审: 蒋春林 孙希芳
终审: 王晓丽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