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以“平等沟通和谐”为核心的南京市第五届手语节暨手语博物馆周年庆活动温情启幕。没有高声的欢呼,却有指尖跃动的赤诚;没有喧哗的合唱,却有眼神传递的共鸣——这场无声的盛会,用最真挚的方式,搭建起跨越障碍的沟通桥梁。
切切初心
跨越声息界限
架起心灵之桥
汇聚家校社力量
筑牢成长之基
当灵动指尖与红色情怀温柔碰撞
当专业坚守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
一场关于平等、沟通与和谐的无声之约
在南京市第五届手语节
暨手语博物馆周年庆的舞台悄然绽放
9月20日,以“平等沟通和谐”为核心的南京市第五届手语节暨手语博物馆周年庆活动温情启幕。没有高声的欢呼,却有指尖跃动的赤诚;没有喧哗的合唱,却有眼神传递的共鸣——这场无声的盛会,用最真挚的方式,搭建起跨越障碍的沟通桥梁。
指尖诉情,红色信仰照人心
活动开篇,主持人陈燕、黄昱博与手语主持周宝玉、甘宜玲默契搭档,全场以手语奏唱国歌。当规范的手语动作伴随国歌旋律起落,庄重与感动在现场静静流淌,成为全场最震撼的“开场白”。
国歌奏唱完毕后,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陈源清登台致辞。致辞中指出,南京聋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近年来持续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自去年九月手语博物馆开放以来,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逐步形成四大鲜明特色:一是成为聋人朋友交流互动的温馨家园,二是打造中小学生感知无声世界的教育平台,三是构建党建教育的全新阵地,四是成为向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窗口,凭借独特价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友人前来参观访问。
同时,南京聋校已编辑出版两本手语相关专著,并面向全市100所融合教育学校开展系列活动,持续播撒尊重、平等、和谐的种子。值得一提的是,手语博物馆已被确定为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库单位,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助力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紧接着,南京聋校高一年级学子带来手语歌《歌唱祖国》,双手时而舒展如展翅,时而聚拢似红心,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个动作。
义务段学生以手语朗诵《童心向党,礼赞中国》,稚嫩的指尖“念”出少年志向,让红色信念在无声中代代相传。
高二年级学生演绎的《团结就是力量》
律动手势间满是青春担当
南京聋校手语诗词社的《沁园春·长沙》更是惊艳全场。“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豪迈意境,通过精准有力的手语具象化,经典诗词与无声语言碰撞出奇妙火花,让在场观众真切感受到“以手为笔,以心为墨”的文化魅力。
荣誉加身,手语事业再提速
盛会不仅有情感的传递,更有对特殊教育与手语推广的坚实推进。江苏省第五届听障学生手语演讲比赛颁奖环节,与会领导为聋校组、融合教育组获奖选手逐一颁奖,奖牌与掌声背后,是对听障群体语言表达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自强不息精神的致敬。
随后,获奖选手登台展示——她们用手势“讲述”着与声音的博弈、与命运的抗争,将“梦想”的执着、“奋斗”的艰辛、“担当”的坚定一一传递。当“听障从不是我们的标签,自强不息才是刻在骨子里的底色”这句话通过手语定格时,台下的掌声再也忍不住,化作滚烫的共鸣,一次次为这份不屈的力量响起。有力的表达,此刻直击在场所有人的内心。
活动现场还传来多项重磅消息:“中国残联委托开展聋人高中课程方案调研函”正式宣读,为聋人高中教育发展锚定方向。
“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库”“南京市手语推广基地学校”授牌落地,让手语教育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实践舞台。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与南京市手语博物馆达成“馆馆合作”,未来将携手探索“手语+文化传承”新模式,让千年文脉通过无声语言焕发新生。
多方同心,无声大爱满全城
这场盛会,是南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爱心接力”。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光东树少年》,童真的动作里满是手语的活力,展现出普校学子对无声世界的友好拥抱。
南京市律师协会成员演绎《南京律师永远在路上》,将法律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融入手语,传递“法治护航”的力量。
南京聋校“妙手知音志愿服务队”以手语歌《爱的奉献》压轴,熟悉的旋律搭配温柔的手势,让“爱”成为全场共同的语言,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现场另一大亮点,是《聋校语文教材中成语手语应用指导》新书发布。这本书填补了聋校成语手语教学的专业空白,为听障学生理解中华成语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权威指导,成为推动手语教育标准化的重要一步。
从校园学子到社会机构,从教学实践到文化传承,本次手语节以“平等沟通和谐”为纽带,让无声的语言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未来,南京市聋人学校将继续以手语节为支点,推动国家通用手语普及,让每一份“无声的热爱”都能被看见、被理解,共同构建更包容、更温暖的城市图景。
本平台的图文视频均为《魅力校园》栏目组自主拍摄和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平台所使用的其他图片及音乐如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或删除事宜。
来源:煊雅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