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朋友们打扮成一颗颗可爱的“蔬菜”,随着音乐旋律蹦跳,爷爷奶奶们笑意盈盈地为他们送上了响亮的掌声。近日,“浦江潮 青龄汇”社区“幸福合伙人”代际融合行动在浦江镇永康城第三居民区党群联盟广场举行。
小朋友们打扮成一颗颗可爱的“蔬菜”,随着音乐旋律蹦跳,爷爷奶奶们笑意盈盈地为他们送上了响亮的掌声。近日,“浦江潮 青龄汇”社区“幸福合伙人”代际融合行动在浦江镇永康城第三居民区党群联盟广场举行。
破解“代际隔层”,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浦江镇既吸引了大量年轻家庭定居,也承接了不少中心城区的动迁老年人口,“一老一小”集中居住的格局逐渐显现,代际隔阂、邻里关系疏远、青年社区治理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传统为老服务多停留在物质照料,可老人们也需要更多精神共鸣;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却常因忙碌与社区脱节。”浦江镇社区少工委负责人坦言,正是看到这样的需求,“浦江潮・青龄汇”项目应运而生——不只是办一场活动,而是要搭建一个“青年服务社区、长者赋能青年”的双向滋养平台,让代际融合从“一时热闹”变成“长久常态”。
搭起“代际连心桥”,双向赋能看得见
活动现场,4组共建签约仪式率先定下“协同”基调,形成“居居联动、社企合作、社校共建、社居协同”的新格局,为社区代际服务织起了一张资源网。随后,“忘年交・话匣子”“智龄桥・乐学堂”“代际耕・青银耘”“匠心传・獬豸坊”四个核心项目正式亮相,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打破青老年群体间的沟通壁垒。“这四个项目不是凭空想的,都是居民提过的需求。”永康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洁笑着介绍。
“忘年交・话匣子”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树洞”。社区将定期以同心下午茶、主题沙龙等形式,将青年和长者聚在一起,听长者讲“过去的故事”,听年轻人畅谈新时代的创新理念和文化潮流。“之前有老人分享以后,都掉眼泪了,说‘好久没人听我讲这些了’。”罗洁说,这样的对话,让老人觉得“自己被需要”,也让年轻人读懂了岁月的重量。
祖孙三代分享家庭温情故事
“智龄桥・乐学堂”则颠覆了“单向教学”——可以是“青春课堂”,青年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教授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也可以是“银发课堂”,长者将自身的书法、编织等技能教给年轻人,传承文化与手艺。
“代际耕・青银耘”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打造“星空花园”。长者负责传授种菜技巧,告诉年轻人“什么时候种青菜、怎么给番茄搭架子”;年轻人则出力翻地、浇水,共同播种、养护、收获,体验劳作的快乐。
“匠心传・獬豸坊”则通过沉浸式手作实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动当天,年轻人就跟着奶奶们学习制作獬豸主题月饼——獬豸是浦江的民俗吉祥物,象征智慧与公正。“不仅学到了獬豸的知识,还吃上了自己制作的月饼,特别美味!”年轻人笑得合不拢嘴。
不同年龄的“心里话”,藏着最真实的感动
“最感动的是看到‘单向受助’变成‘双向赋能’。”罗洁讲起一个细节:有一位独居的张奶奶,以前总觉得自己“人老了,在家没什么事做”,可在“银发课堂”教完年轻人编织后,她兴奋地跟志愿者说“没想到我这老手艺还能帮到人”。“现在她每次活动都主动来,还会帮着组织其他老人,整个人都精神了。”
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张瑶当天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活动的主持。“我是做语言工作的,深知交流是代际融合的关键。”她表示,后续会组织公益语言课进社区,让小朋友当“社区文化小传播者”。当天的小主持人是文馨学校的学生胡国康,也居住在社区内。说起主持经历时,他眼睛亮晶晶的:“这次主持完,好多爷爷奶奶跟我说‘小朋友真棒’,我特别开心,感觉自己更自信了!”
过往社区活动
“今天的活动只是开始,‘青龄汇’不是‘一阵风’。”浦江镇社区少工委负责人表示,永康城三居委是“青龄汇”的首个试点,接下来会把这里的经验整理成“项目运作手册”——包括活动方案、志愿者管理、资源链接模式等,然后推广到永康城其他居委,最终打造成浦江镇的全域性品牌项目。
供稿:浦小江
记者:李芯怡
视频:计艺璟
初审:徐宇扬
复审:范仲毅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