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抗议营地一夜消失!白宫守夜终结,特朗普因一句话拆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21 14:43 1

摘要:这个被称为“白宫守夜”的营地,历经七任总统任期,见证过几场战争、柏林墙倒塌、9・11事件,扛过1983年与2003年的历史性降雪、国会大厦遇袭及华盛顿酷暑,却最终在近期因美国政府的新指令走向终结,原因竟是福克斯新闻旗下媒体《真正的美国之声》记者的一句评论。

白宫北面前的小型政治抗议营地,曾是华盛顿生活的标志性场景。

这个被称为“白宫守夜”的营地,历经七任总统任期,见证过几场战争、柏林墙倒塌、9・11事件,扛过1983年与2003年的历史性降雪、国会大厦遇袭及华盛顿酷暑,却最终在近期因美国政府的新指令走向终结,原因竟是福克斯新闻旗下媒体《真正的美国之声》记者的一句评论

9月5日,在特朗普与媒体的一场常规会面中,该记者向特朗普提及白宫官邸前存在一个“蓝色帐篷”,称其为“怪物”。

特朗普当即注意到这一情况,并下令拆除这个堪称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和平政治抗议营地。几天后,清理行动启动,经过警方三次操作,最终在近日晚上完成拆除。

回溯历史,这场抗议活动始于1981年,最初旨在呼吁核裁军与世界和平。

1981年6月3日,活动发起者威廉・托马斯出现在白宫前,举着写有“通缉:智慧和诚实”的牌子,开始了这场漫长的守夜。

为维持在拉斐特广场的抗议存在,组织者需保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有人轮流值守。63岁的轮椅使用者菲利波斯・梅拉库-贝洛是其中资历最久的参与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是白宫周边景观的一部分,既收获过支持,也遭遇过批评,日常要回应路人提问,还要承受好奇围观者与游客的嘲讽,每周在抗议现场花费约100小时。

近日,梅拉库-贝洛一如既往出现在曾经搭建营地的地方,并坚定表示不会停止抗议。

当时他身边有几位志愿者,据他估计,参与守夜活动的志愿者总计“约80人”,其中一人还举着印有保障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文本的横幅。

“我们几乎没来得及收拾东西,我还有五袋装满海报的袋子。现在他们禁止我永久待在这里,但我可以在城市里继续抗议——去最高法院、国务院、司法部,无论哪里都可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梅拉库-贝洛向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坚持。

同时透露,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已向他提供支持,他计划“抗争到底”,挑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在白宫外参与守夜的抗议者并未提前收到拆除通知。负责守卫拉斐特广场的联邦机构,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特工直接要求他们清空营地,而该营地在当局此前两次到访时已被部分拆除。

为解释拆除理由,特工向抗议者出示了一封信,信中称守夜活动是“拉斐特公园内未经授权的示威”。

信中详细列举了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不符合法规”的要素:首当其冲的是用于遮挡物品的著名蓝色防水布,当局称其“遮挡了约1.2米高×2.4米区域的视线,存在安全风险”,且“破坏公园美观”。

此外,信中还指出,守夜活动占用的空间超过了规定标准,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数据,每名示威者允许使用的空间为0.9立方米,而营地实际占用面积远超这一额度。

白宫发言人泰勒・罗杰斯则表示,拆除行动体现了特朗普“对华盛顿居民与游客公共安全及首都美化的承诺”,并强调“这个帐篷对参观白宫及周边区域的人构成危险”。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安全与抗议管控上动作频频:8月,特朗普已下令在华盛顿部署国民警卫队,理由是应对所谓“犯罪浪潮”;此前,他还派遣军队前往洛杉矶,平息反对移民突袭政策的抗议活动。

在华盛顿之后,孟菲斯本周也迎来了军队部署,下一个可能部署的城市是芝加哥。这些举措已对华盛顿的旅游业产生影响,本就处于下滑趋势的旅游业雪上加霜。

据媒体统计,当地餐馆的预订量也出现下降。同时,华盛顿本就拥挤的司法系统,还需应对大量新增案件,尤其是因街头、学校、教堂或工作场所拦截非正常移民产生的案件,这些移民曾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如今却从广场、餐馆或游乐场中消失。

更值得关注的是,白宫抗议营地的拆除,发生在特朗普及其盟友加大对言论自由打压的背景下:此前,保守派活动家、青年MAGA领导人查理・柯克遇刺;随后,在美国联邦通信监管机构的压力下,美国广播公司暂停了喜剧演员吉米・金梅尔的脱口秀节目。

而在拆除营地的第二天,特朗普还将无明确领导人、持反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松散团体Antifa指定为“恐怖组织”。

一系列事件叠加,让外界对美国言论自由与公民抗议权利的现状愈发担忧。

来源:社会观察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