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天,你在网上查哪种冲锋衣最防水,这头用国内的平台查,那头又试了国外的,结果截然不同,这让人感觉世界都分裂成了两半。仔细一看,原来大家都在跟AI打交道,每个平台的信息都是自家那一套,各说各话。
有一天,你在网上查哪种冲锋衣最防水,这头用国内的平台查,那头又试了国外的,结果截然不同,这让人感觉世界都分裂成了两半。仔细一看,原来大家都在跟AI打交道,每个平台的信息都是自家那一套,各说各话。
有人做生意的时候发现,只要懂点门道,花点心思写好文章,这些信息很容易被AI“记住”,给别人推荐。
这种玩法,业内都叫“内容投喂”,其实套路跟当初搜索引擎排名优化差不多,就是把产品和品牌包装进AI能抓到的内容里,用各种办法挤进答案里,让客户在无意中看到自己想让他看到的推荐。
现在这门生意已经成行了,专业的人专门帮品牌搞定这种“投喂”,争取让自家东西霸占AI的答案,赚的是明明白白。
但和过去网上发推广帖不同,现在AI会把各家的内容整合进一个答案里,掰扯的时候口气还特权威,让人很容易就信了。可大家都知道,平台背后怎么转,也就那几个套路。
国内大平台喜欢自家内容,国际平台就喜欢社区和论坛讨论,所以问同样的问题,出来的结果基本八竿子打不着,这看起来好像只是数据源不同,其实背后大家都在抢占AI这个新话语权。
更绝的是,这种AI生成的内容很容易再次被复制传播,一圈一圈传下去,最终网上都是一批批像复读机拼起来的信息,真假好坏混杂在一起。
这时候,有的内容是商家主动投放的,有的是AI自己“想象”出来的,两头夹击,最后喂给AI自己的数据库,答案看着丰富,其实越来越水。
很多公司早就摸透了这套玩法,知道AI抓内容有偏好,只要按这个路子做,大量自家东西就能霸屏。
这种定向“投喂”,让AI数据库里的答案越来越像商家那张嘴,说白了,本事高的去哪儿都能刷存在感。本来网上就有不少乱七八糟的推广,现在只不过换成AI做菜,大家都在加把劲。
不过这里也有分寸,就像商家做推广,真实描述产品没问题,但如果吹得太悬,虚构专家、编故事这些,只会让人反感,也容易被揪出来问责。
现在的AI答案本来就很难做到绝对中立,国内、国外、社区、媒体,各有各的路子,每个平台都站自家立场,商业的手段在背后推波助澜。
即便平台加提醒提示你“答案可能有错”,用起来还是得多留个心眼。毕竟搜索引擎变成了AI推荐,底层逻辑没啥变化,花样多了而已。
这套玩法的出现,让不少品牌、机构焕发了新生,谁能掌握规则、先下手投放内容,谁就能提前卡位,抓住AI话语权。
但话说回来,只要内容实打实,广告信息和产品介绍就算进了答案,倒也无可厚非,关键还得靠平台和行业监管把关,别让糊弄人的那一套蒙混过关。对用户来说,别被AI的一本正经糊弄了心,一定要多想一步,信息当参考,不能闭着眼睛照搬。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