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多孔碳全球市场崛起,2024年规模达9.42亿美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20 01:31 1

摘要:根据QYResearch的最新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生物质多孔碳市场销售额已达到9.42亿美元。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预计到2031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3.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7%(2025-2031)。

根据QYResearch的最新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生物质多孔碳市场销售额已达到9.42亿美元。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预计到2031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3.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7%(2025-2031)。

生物质多孔碳是由富含碳的生物质(如椰壳、稻壳、木材、竹材、果壳等)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热化学转化生成的一种具有高度芳香化、富含碳素的多孔固体颗粒物质。

它含有大量的碳和植物营养物质,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含有较多的含氧活性基团。

全球市场格局:亚太主导,多元发展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生物质多孔碳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区域竞争格局。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约占全球总量的47%,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据23%和21%的市场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质多孔碳生产地区,占据了全球约45%的产能份额。北美和欧洲也是重要的生产地区,分别占据16%和12%的份额。

这种区域分布格局与原料供应、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在椰子、木材等原料供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产品类型分析:椰壳碳与生物质碳并行

生物质多孔碳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椰壳类多孔碳和其他生物质多孔碳。其中椰壳类多孔碳因其稳定的性能和优良的孔隙结构,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从应用领域来看,生物质多孔碳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3C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无人机。尤其是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生物质多孔碳作为电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多孔碳市场(包括所有类型的多孔碳)中,活性碳是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有大约78%的份额。就下游应用来说,水处理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有44%份额。

主要厂商竞争:国际巨头与中国力量

全球生物质多孔碳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国际巨头与中国力量同台竞技的态势。根据QYResearch的数据,全球多孔碳核心厂商包括可乐丽(Kuraray)、英杰维特(Ingevity Corporation)、大阪燃气化学等。

前三大厂商占据了全球约25%的份额,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中国厂商也在迅速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

中国主要厂商包括元力股份、三林炭材料(鑫森炭业)、蚌埠吉孚力新材料、深圳索理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博股份等。

这些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产业链整合和市场需求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正在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政策环境:绿色金融加持,各国政策支持

政策环境对生物质多孔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将生物质能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范围。

这一政策明确支持生物质能和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手段引导资源向环保、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流动。生物质多孔碳企业将更容易获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此外,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

这些政策为生物质多孔碳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技术发展:从低成本向高性能演进

生物质多孔碳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成本向高性能演进的过程。最初,生物质多孔碳主要优势在于成本更低,在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质多孔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得到提升,正在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河南大潮炭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5年技术攻关,产学研结合破题,掌握了功能化定向调控等核心技术,突破了“卡脖子”难题,摆脱了国内超级多孔炭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投资热度:资本青睐,产能扩张

生物质多孔碳行业的投资热度持续升温,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青睐程度不断提高。其中,一个示例为:2025年6月,河南大潮炭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2.5亿元B轮融资,获得了央地国有资本的注资。

这已经不是大潮炭能第一次获得资本青睐。2024年6月,该公司就获得了国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5亿元A轮投资。

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规模扩产,打造万吨级先进炭材料产业园。2025年,大潮炭能的3000吨多孔炭产线正式建成,使公司总产能达到372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超级多孔炭生产企业。

市场驱动因素:多领域需求增长

生物质多孔碳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多个应用领域的同时发力。首先是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快速发展,带动了电池材料的放量增长。

圣泉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受益于全球AI算力建设、高频通信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水处理行业也是多孔碳的重要应用领域,占据44%的市场份额。随着全球对水资源净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水处理用多孔碳需求稳步增长。

空气净化领域的需求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方面,多孔碳作为高效吸附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

挑战与壁垒:技术、原料与政策风险

尽管生物质多孔碳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壁垒。技术壁垒是一个重要因素,生物质多孔碳行业需要经过大量研究、长期实践,在不断试错和改良之后,才能实现产品的产业化。

原料供应也是一个挑战。虽然生物质原料来源广泛,但稳定供应高质量的原料仍然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椰壳类多孔碳,原料供应受到地区性和季节性的限制。

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在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中国多孔碳企业面临出口成本激增、供应链重构与市场准入受限等多重挑战。

尤其是对外销比重较高的企业,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增加。

未来趋势:全球化布局与创新发展

面对挑战和机遇,生物质多孔碳企业正在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在全球布局方面,中国企业正在从“出口依赖”转向“全球产能布局”,通过“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生产”模式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正在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并结合本地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在品牌与技术层面,推动从“低价竞争”向高附加值转型。

技术创新也将继续深入。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突破非粮生物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推进技术放大和应用示范,强化渗透能力拓展应用领域。

2025年10月1日实施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将生物质能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范围,这意味着生物质多孔碳企业将更容易获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支持。

全球生物质多孔碳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中国厂商正在从“成本依赖型出口”转向“技术-品牌双驱动”的全球化新范式。

这条转型之路挑战重重,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数据内容部分基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感谢理解!

来源:硅碳微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