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9月,对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来说意义非凡:作为山东40多年来唯一批准新建、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滨医烟台附院新院区启用至今已十一年。
这个9月,对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来说意义非凡:作为山东40多年来唯一批准新建、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滨医烟台附院新院区启用至今已十一年。
黄海之滨,崛起胶东地区医疗高地。
回望来时路,医院不忘建院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描绘了融入大局、奋楫争先的壮阔画卷。
01不忘初心
一所医院,不可忽视的是建院的初心。
2010年9月28日,作为山东省政府30年来唯一批准新建的省属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奠基。
15年后,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现代化医院在烟台东部拔地而起,它的规模及设备配置已达国内一流水平。
“滨州医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学校,它的主体搬迁至烟台,必须有自己的教学医院,肩负起治病救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滨医烟台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万峰说。
2014年9月19日,烟台附院新院区启用运营,揭开了这所医院面向烟威、服务胶东半岛的崭新篇章。随后,医院发展开启“加速度”——
2015年1月,医院启动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8年10月12日,医院被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省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9年9月,中国共产党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开启了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
2020年12月,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3年6月,医院住院二部(肿瘤中心)正式启用;
2023年7月,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
……
在不断跨越中,医院逐渐积淀形成以三甲创业精神和抗疫精神为特色的“烟台附院精神”。
滨医烟台附院将“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战略镌刻于心,明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学科强基、人才兴院、服务立院”的发展格局,从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质增效,到面向全国引英才,人才梯队建设稳中有进,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再到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医联体建设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医院医疗服务、教学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
026次冠军的背后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烟台市120急救大练兵大比武职业技能竞赛中,由滨医烟台附院急诊科宋浩然、张瑛和麻醉科李玮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过硬的技能、精准的判断和卓越的团队协作,荣获医疗专业团体第一名,这也是该院第六次在全市急救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冠军。
“冠军”的背后,是医院对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的严格要求与不懈追求。
医院坚持深化质量管理专项行动,开展“规范诊疗提升年”“医疗质量提升年”活动,创新积分管理制度,优化院内会诊、外请会诊及远程会诊流程,推动医疗质量更趋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强化技术创新,立项新技术新项目48项,成功开展烟台市首例神经导航下脑肿瘤穿刺活检术及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术;启用胶东首台TOMO-C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实现肿瘤诊疗精准化升级。
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深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举办烟台市东部区域首期院前医疗急救“双提升”规范化培训班,提升区域急救协同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属三甲大院的高品质医疗服务。”自建院起,滨医烟台附院就奔着提升百姓获得感而来。
针对群众的就医体验,医院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深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新增专病门诊5个、专家门诊1个,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和暑期特色门诊服务,进一步满足患者多元化就医需求。诊疗流程高效便捷,强化入院服务中心效能,优化门诊MDT团队运行机制,成立门诊医技检查预约中心,推行“诊间刷脸结算”,并在HIS系统嵌入“两处方一提示”功能,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切实提升就医效率。
在基层服务上,医联体建设全域覆盖,构建辐射烟台全域及威海部分区域的医联体网络,联动45家医疗机构,实现资源下沉与双向转诊常态化。深化与石岛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创新专科融合与财务管理模式。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进一步推进,召开专项推进会并设立管理委员会,选派15名业务院长及骨干驻点帮扶。公益品牌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成立医院红十字会,打造“暖心医+”志愿服务品牌。
智慧医院建设成效卓著,自主研发医院智慧管理平台,获国家著作权;设置健康医疗数据管理中心,建立健康医疗数据与研创中心,为医院发展赋能;搭建智慧医疗创新服务交流平台,助推全省智慧医院建设。
03人才激发活力
“青年博士要推动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提升科研能力,建立健全‘科研—临床’联动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范万峰说。这是今年8月中旬,医院举行的一场青年博士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为青年博士在临床能力提升、科研资源获取及教学经验积累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搭建了交流平台,体现了医院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
学科人才,是激发活力的关键点。医院坚持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目前,医院已从北京、上海、天津及浙江等地引进并培养博士、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263人,特聘知名医院专家、教授18人。医院现有市级及以上重点专科(学科)51个,其中,麻醉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语言康复专科是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消化病学、麻醉学、运动医学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
医院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技术,组建了心脏疾病诊疗中心、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等六大诊疗中心,打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内外科诊疗技术等十大技术品牌。神经外科开展了烟威地区首台“术中唤醒”开颅术、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了烟威地区首例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术、介入血管科开展了烟威地区首创的完全局麻下“零开刀”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技术、脊柱外科开展了“寰枕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固定术”、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开展了“断手寄养再生术”“九指离断再植术”等多项医疗均填补了区域空白。心血管内科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甲状腺乳腺外科开展的乳腺癌整型保乳术、肝胆外科开展的ERCP及腹腔镜杂交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借助高校雄厚实力,该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韩国加图立大学圣母医院等国外高校、医疗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医院持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专科能力多维提升,创新实施《学科发展分层级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科获批“山东省公共卫生重点建设专科”。区域协作平台得到拓展,牵头成立烟台市康复医学会,吸纳会员单位100余家,涵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承办“山东省重症医学质量-安全-规范-同质化诊疗基层行”专项活动,助推专科发展。
交流合作渠道持续拓宽,高质量完成对外医疗协作,选派3人开展援渝卫生协作,完成第5批援汤加医疗工作,做好第4批援基里巴斯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1人入选“省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海外研修项目”,1人获批“省非教育系统政府公派留学项目”。
04再拿“国自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2024年度项目评审结果中,滨医烟台附院3位老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包括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批研究经费109万。
医院加强高层次项目培育,目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获批厅局级及以上项目25项。同时医院强化科研成果产出,发表SCI论文96篇,1人获“烟台市科技信息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拿下“国自然”等项目,是医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研实力稳步增强。
在学科教育上,医院深化校院科研合作,聘任学校8名科研骨干担任兼职科研主任。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完成免疫失调性疾病研究与转化中心实验室改建,获批滨州医学院重症医学研究所。持续推进GCP发展,完成7个专业组PI培训及国家药监局平台备案,完成新增专业备案现场检查,开展GCP项目4项,完成核查项目2项。
医院着力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完成425名学生“2.5+2.5”教学任务及259名见习生带教工作,组织烟台校区351名学生完成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新医科、智慧课程建设,创新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卓越班)。切实推动产业学院建设,医学检验产业学院、眼视光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积极配合学校承办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并斩获佳绩,完成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相关工作。教学工作屡创佳绩,获“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正高组”二等奖。
研究生住培持续推进,2014年6月,两名外国留学研究生到滨医烟台附院报到,并在医院进行了首期3个月的临床实践。这也是医院首次接收外国留学研究生来院学习实践。截至目前,医院已陆续培养外国留学生近百名,搭建起医学教育和国际交流新标杆。
围绕学校博士点创建工作,全力配合工作,不断优化指标。导师队伍扩容提质,目前拥有研究生导师379人,获批“省级优质案例库”1项、“省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2项。招生工作稳步提升,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5人。
学生管理不断升级,加强思政教育,推进“早临床”实践,创新构建“临床-基础-思政”融合育人模式,将医德医风教育深度融入新生教育及见实习前培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施“医学创新项目孵化计划”,推进“阳光体育工程”,推荐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省级26项、校级124项、校级培育20项。开展考研复试、就业指导工作,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1.94%,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锻造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深入开展辅导员“五进”工作,推进“医路先锋”品牌项目及“十个一”工程。
十一载风华正茂,向未来步履铿锵
潮起黄海岸,风劲好扬帆。当 9 月的晨光洒满滨医烟台附院的院区,十一载耕耘的硕果与初心的光芒交相辉映。从 2014 年新院区启用时的满怀期许,到如今跻身省属三甲医院之列的坚实成就,这所年轻的医院用 “六年六冠” 的急救荣光、填补区域空白的技术突破、“国自然” 立项的科研进阶,书写了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生动答卷。
十一载栉风沐雨,“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学科强基、人才兴院、服务立院” 的发展格局愈发清晰。站在新的时间节点,滨医烟台附院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 —— 这里有 260 余名教授博士组成的硬核团队,有 51 个市级以上重点专科构筑的诊疗屏障,有与国内外顶尖机构携手的开放视野,更有守护胶东百姓健康的赤诚担当。
过往可忆,未来可期。下一个十一年,滨医烟台附院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更精湛的医术、更温暖的服务,让 “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 的承诺愈发坚实,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力量。(丛昕)
来源:山东卫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