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表示,世界上有两大最强军队,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军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22 07:07 1

摘要:近日,俄罗斯第一频道经济评论员尤里·普龙科的一番言论在国际军事圈掀起轩然大波。这位俄罗斯军事领域资深专家公开宣称:“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两支军队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甚至已超越美国军队。”此言一出,不仅让美国国防部陷入沉默,更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对

近日,俄罗斯第一频道经济评论员尤里·普龙科的一番言论在国际军事圈掀起轩然大波。这位俄罗斯军事领域资深专家公开宣称:“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两支军队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甚至已超越美国军队。”此言一出,不仅让美国国防部陷入沉默,更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对“现代战争评价体系”的深度反思。普龙科的核心论据直指“实战经验”——俄乌两军经历了近四年高强度、多维度的大规模地面战争、防空作战与无人机攻防,而美军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再未参与过同等烈度的常规战争。这种“经验代差”,是否足以颠覆传统军事强国排名?一场关于“纸面实力”与“战场韧性”的辩论,就此拉开帷幕。

一、普龙科论断的“逻辑基石”:实战经验能否定义军队强弱?

普龙科的论证逻辑看似清晰:实战是检验军队战斗力的唯一标准。他特别强调,俄乌冲突中,双方军队日均承受数万发炮弹轰击、数百架次无人机袭击,甚至面临FAB-3000滑翔制导炸弹的“饱和打击”,却仍能维持战线稳定近四年。这种“在极端压力下持续作战”的能力,远非美军近年参与的“低强度治安战”可比。例如,乌军第47机械化旅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面对俄军“钢铁洪流”与温压弹覆盖,通过分散部署、无人机侦察与精准火力反击,硬生生拖住俄军主力三个月,为乌军整体防御争取关键时间;俄军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则在扎波罗热方向,以“反无人机陷阱+电子战干扰”组合拳,成功挫败乌军“北约旅”的装甲突击。这些案例被普龙科视为“现代战争教科书级操作”,而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的作战模式,则因缺乏对等对手而被贬为“过时演练”。

然而,这一逻辑存在明显漏洞。实战经验的价值,高度依赖对手的“质量”与战争的“技术密度”。俄乌冲突虽烈度惊人,但双方战术仍停留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阶段——无人机虽广泛应用,却未完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精确制导武器占比不足30%,远低于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85%的精确打击率。相比之下,美军近年虽未参与大规模常规战争,但其“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多域战概念”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理论,已在红海反胡塞武装行动、叙利亚空袭ISIS等行动中验证部分效能。例如,2023年美军MQ-9“死神”无人机与F-35战斗机协同,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实现“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闭环,这种“网络中心战”能力是俄乌军队尚未完全掌握的。

更关键的是,军队强弱需综合“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军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卫星侦察网络、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与最完善的后勤补给体系,其单兵装备成本是乌军的15倍,单日弹药消耗量可达乌军一个旅的3倍。这些“纸面数据”虽在俄乌战场难以直接体现,却是应对高端战争(如与中俄冲突)的必备底牌。普龙科的论断,本质是将“特定场景下的生存能力”等同于“全维度战争能力”,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二、美军“实战经验缺失”的真相:主动规避还是战略储备?

普龙科另一核心观点是:美军因缺乏大规模常规战争经验,已不敢与俄军直接冲突。这一说法部分符合现实——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明确拒绝出兵乌克兰,仅提供武器与情报支持;2023年北约“坚定正午”核演习中,美军B-52轰炸机虽逼近俄罗斯边境,却始终未突破俄方划定的“红线”。这种“克制”被解读为“心虚”,但更深层原因在于美军战略目标的转变

自2018年《国家防御战略》发布以来,美军将“应对中国崛起”列为首要任务,其资源投入与军事部署均向印太地区倾斜。例如,2024年美军将第82空降师一个旅级战斗队永久部署至菲律宾,第六代战斗机NGAD项目预算同比增加40%,而欧洲方向的陆军兵力则缩减至3万人(不足冷战时期的1/5)。这种“战略收缩”并非畏惧俄军,而是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正如兰德公司2023年报告所言:“美军无需在乌克兰证明自己,其真正考场在台海与南海。”

此外,美军正通过“代理战”积累新型战争经验。在红海,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与胡塞武装无人机群的对抗,被视为“低成本饱和攻击”的实战测试;在叙利亚,美军特种部队与俄军巡逻队的“危险接近”,则模拟了“灰色地带冲突”的处置流程。这些行动虽规模有限,却为美军提供了“非对称作战”与“混合战争”的宝贵数据。相比之下,俄乌军队的作战模式仍以“传统火力对抗”为主,在认知域作战(如网络攻击、心理战)与太空域作战(如反卫星武器)领域,与美军存在明显代差。

(本文数据综合自俄罗斯第一频道2025年9月报道、美国兰德公司2025年报告及五角大楼2025年9月新闻发布会)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松林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