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一招让自己口碑暴跌!这次把张颂文送上热搜的,不是《狂飙》

摘要:众所周知,张颂文凭借高启强一角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演技派代表。

仅用一招让自己口碑暴跌!

这一次,把张颂文送上热搜的,并不是《狂飙》。

从众星捧月到饱受争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黄渤说对了!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口碑翻车”的张颂文怪不了别人。

01

近期,由他主演的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播出后,口碑急转直下。

张颂文陷入了 “众人骂” 的尴尬境地。

从《狂飙》爆火到如今遭受质疑,他的演艺生涯宛如“过山车”。

众所周知,张颂文凭借高启强一角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演技派代表。

盛世时,剧本里的一句台词“老默,我想吃鱼了”霸榜多天热搜。

舆论沸反盈天,讨论度居高不下。

他饰演的高启强从一个备受欺凌的鱼贩,逐步崛起为称霸一方的黑恶势力头目。

凭借细腻入微的表演,他将高启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观众而言,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亲眼见证了这个人物的蜕变。

例如,在高启强还是鱼贩时,面对市场管理员的刁难。

他那唯唯诺诺却又暗自隐忍的神态;

以及在借用安欣的威慑后,逐渐显露出的野心和霸气,都被张颂文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种精湛的演技,使得高启强这个角色极具层次感和魅力。

不仅让观众对反派角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张颂文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万人捧” 的盛景也随之而来。

然而,人红是非多。

近期他主演的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却遭遇了口碑危机。

昔日的赞誉之声仿佛还在耳畔,如今却深陷舆论漩涡。

这巨大的落差不禁让人唏嘘,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02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张颂文饰演赵不尤。

角色本应是一位而立之年、眉宇如刀的形象。

然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一个年近五旬、体态臃肿的中年大叔。

这与原著形象的偏差,率先在观感上引发了不适。

再加上他之前在《狂飙》中高启强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

观众不自觉地将两者进行对比。

那种狠辣、强势的影子始终萦绕在眼前,使得他们难以快速代入赵不尤这个全新的角色。

在表演细节上,张颂文也被指用力过猛。

他在表达情感和展现角色性格时,动作与表情过于夸张,仿佛刻意要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全盘托出。

没想到,适得其反造成了过犹不及,给观众带来了一种 “油腻” 之感。

比如在展现赵不尤的思考时,他会过度皱眉、摇头晃脑。

这些多余的动作破坏了角色应有的沉稳与内敛,使得角色形象大打折扣。

再者,张颂文的台词表现也不尽人意。

他那带有浓厚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在古装剧中显得格格不入。

观众在欣赏剧情时,时常会被他那独特的口音拉回现实,仿佛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在强行演绎古代故事。

像剧中一些关键的台词,却因口音问题而变得模糊不清,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除了角色与自身形象的不契合,张颂文与剧中其他角色的搭档也存在问题。

与他搭档的白百何,同样未能给观众带来预期的化学反应。

在剧中,他们饰演夫妻,但无论是外形还是表演风格,都缺乏一种默契与和谐。

两人同框时,观众感受不到夫妻之间应有的情感纽带。

反而觉得他们像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被硬生生地凑到了一起。

03

从“万人捧”到“万人骂”,他仅用一招让自己的口碑暴跌!

这不禁引起观众的质疑。

他当初爆火背后究竟是“人扛剧”还是“剧扛人”?

正应了那句话,人红是非多。

如果说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表现只是让观众略有微词。

那么张颂文在综艺《灿烂的花园》中的形象则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甚至被指 “人设翻车”。

在节目中,他展现出了极为节俭的生活方式。

如对食物和日常用品都尽可能物尽其用,买东西时也会习惯性地讨价还价。

然而,这种节俭在部分观众眼中却成了 “假”“穷酸”“好为人师” 的表现,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一次,张颂文去买花时,与卖花阿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价还价。

他不断地压低价格,让卖花阿姨都忍不住吐槽:“你咋这么抠门呢?”

他却坦然笑着回应:“我真的是很抠的。”

这样的场景被播出后,观众们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

一些网友认为,作为日入斗金的艺人,他不应该在这些小事上斤斤计较。

这种节俭行为显得过于夸张,甚至有些做作,质疑其真实性。

还有观众觉得他在节目中的一些言论有 “好为人师” 的嫌疑。

比如他会在年轻演员面前大谈人生感悟。

在遇到花草植物时也会忍不住长篇大论地科普,给人一种强行灌输知识的感觉,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

在艺术与道德的边界问题上,张颂文也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议。

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他与宋佳有一场亲密戏码。

为了渲染角色的亲密关系,导演安排了张颂文触摸她隐私部位。

尽管只是短短几秒,但镜头给人的冲击却不容小觑。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是缺乏营养的垃圾。

“这哪里是艺术,分明就是借艺术之名大搞擦边球,太过分了!”

他们觉得这样的镜头不应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04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这只是艺术创作中的必要手段。

他们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应该给予创作者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不应一味地拘泥于传统道德准则。

否则会限制艺术的创新发展。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使得这场关于艺术边界的争论愈演愈烈,也让张颂文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如今再看,黄渤那番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以前在剧组,你能碰见各式各样的人,可红了以后,身边遇见的全是好人”。

十年磨一剑,张颂文从无戏可拍到凭借《狂飙》爆火,成为观众心中的“影帝”。

殊不知,风水轮流转。

如今,沦落到“万人嫌”的尴尬地步。

可这怪不了别人。

深扒之下,这早已不是张颂文第一次“角色翻车”。

要知道,《狂飙》之后,陆续播出了多部他参演的电视作品。

可是却无一例外,惨遭网友质疑。

比如《猎冰》、《孤舟》等。

对于观众而言,他们的审美和期待在不断变化。

当一个演员凭借某个角色获得巨大成功后,观众往往会对其后续作品抱有更高的期望。

一旦演员未能满足这种期待,就容易引发失望和批评。

他在《狂飙》后的作品未能达到观众对他的新期望,从而导致口碑下滑。

对于演员来说,成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成名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可以让演员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对角色定型、舆论压力等问题。

在选择角色时,演员自身需要更加谨慎。

既要考虑角色的吸引力,也要考虑是否有助于自己的转型和突破。

同时,在面对公众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避免因一些言行举止引发争议。

结语

来源:一盏笔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