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人数暴跌50万,出现大跳水!

摘要:考研是否会因此变得容易呢?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超过了300万,两年之后即2022年又突破了400万大关,这一数字随后多年保持高位。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消息显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了388万。

这是继去年出现下降趋势后,考研报名人数再次减少,直接减少了50万,降至400万以下。

考研是否会因此变得容易呢?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超过了300万,两年之后即2022年又突破了400万大关,这一数字随后多年保持高位。

考研热度的持续上升,使得这条道路成为了竞争激烈的领域。与此同时,报录比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下,2023年的报录比率更是低于25%,超过300万的考生未能获得入学资格,面临“无学可上”的局面。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再次减少,研究生招生的扩大趋势并未改变,这是否意味着考研难度降低了?去年的情况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减少,尽管减少了36万考生,但2024年考研的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并未如预期般下调。

反而,高分考生众多,许多达到满意分数的学生仍旧无法进入复试,只能依赖调剂来争取入学机会。然而,由于调剂名额有限,多个院校取消了校内外调剂,导致调剂形势异常紧张。

2024年教育部公布的考研国家线显示,包括哲学、法学、文学、体育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在内的多个专业,其学术型硕士的国家线较去年有所上调;而专业型硕士方面,法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的国家线同样有所上涨。

即便通过了国家线,各高校复试的标准仍然让大多数考生难以企及。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硕士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为360分,比2023年提高了15分;同济大学2024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复试线则为390分,是该校所有招生专业中复试线最高的,比2023年的375分提高了15分。

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陈志文分析,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实际上是对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去泡沫化”。近年来,随着报名人数的增长,初试缺考率也在显著上升;2024年,尽管报名人数减少,但完成初试的考生数量却有所增加。

关于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变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总的招生数量在增加,但某些院校和专业的统一考试招生名额却可能减少。“去年31个名额,今年只有12个”、“从166个减少到106个”、“从17个缩减至5个”、“减少了30个”、“仅招收1人”……

这些评论反映了考生们的不满情绪。但也有网友指出,问题的核心在于“名额分配给了推荐免试生”。研究生招生包括推荐免试和统一考试两种途径,名额减少并不总是意味着总体招生名额的减少,而是随着保送生比例的上升,统一考试的名额受到了挤压。

以某北方一所985高校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为例,在2024年招生计划增加了14个名额的情况下,由于录取的推荐免试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3人,留给统一考试的名额只剩下了76个,而2023年这个数字是113个。

从学校整体来看,2023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300人,其中1800个名额用于接收推荐免试生;2024年虽然招生总数增加了300人,但这200个新增名额全部分配给了推荐免试生。

对于统一考试的考生而言,这种变化无疑令人沮丧,甚至感到自己的机会被剥夺了。但从高校的角度看,推荐免试生通常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导师的教学负担,因此受到青睐。

推荐免试资格的获取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高学分绩点、专业排名前列以及丰富的科研或实践经验。

对于那些决定放弃考研的人来说,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对读研的热情正在消退?考研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人追求梦想,有人跟随潮流,还有人是因为就业市场的压力而被迫走上这条路。

调查显示,就业前景、进入更好大学的愿望以及职业发展的需求是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

最近,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事宜。预计2025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222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3万人。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挑战也随之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考研动机和职业规划。

正如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所言,学历提升并不是自我增值的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目标,从而实现更快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促进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将其放在了更加显眼的位置。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长期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他指出,部分高学历人才如硕士乃至博士后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背后既有结构性就业难题,也有行业发展放缓的因素。

因此,需要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毕业生们也应调整心态,摒弃“高学历等于高收入”的错误观念。

无论是在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还是选择步入职场开始职业生涯,希望每位毕业生都能保持清晰的目标,不被外界的洪流所左右,明白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坚持不懈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

相关推荐